侃侃艺术

艺知录|“李白斗酒诗百篇”,可他唯一的书法作品,幸遇张伯驹,你才

2017-07-04  本文已影响0人  ac艺连

李白是一代诗仙,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描述李白的不羁与豪迈: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国绘画史上,把李白这种气质表现的最充分的,

一是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

另一个是现代傅抱石的《李太白像》。

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图》

可是,又要“可是”了。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中国的文人画,都是把文学的修养隐去的。

李太白的书法,非常好。”

李白正是因为诗歌写得太好了,以至于大家遗忘了他的书法。

李白的书法有唯一的存世之作,《上阳台帖》

木心像

《上阳台帖》是承传有序的李白的杰作,长期收藏与内府中。

宋末,贾似道占为已有。

后《上阳台帖》几经周转,先后被元代张晏、明代项元汴所藏。

到清乾隆时,才又回到内府。

清末,和许多文物的遭遇一样,《上阳台帖》被溥仪携出宫去。

在差点被卖往国外的关键时刻,一代名士张伯驹,以重金购回。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白《上阳台帖》纵28.5厘米,横38.1厘米

是帖已经被收藏者在其后题了许多跋语,题首有宋徽宗赵佶,清高宗弘历的题字。

赵佶以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

乾隆以行楷题首:“青莲逸翰”。

乾隆题签 “青莲逸翰”

傅抱石《李太白像》

释文大意为: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书卷的跋语一直肯定了李白在书法上的成就。

元代张晏的题跋最可玩味:

“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

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

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

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他说“初唐四家”的书法,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一说是薛稷),

把书法写僵化了。

而李白的书法自然、活络、有仙气。

艺连君认为:

现代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尽管《寻李白》有些矫情,但这几句很算豪迈。

它也正好可以概括《上阳台帖》的特色。

元代张晏的题跋评价唐四家的楷书刻板,说得有些过了。

但是,这也是唐代书法“尚法”的总体特征。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李白的《上阳台帖》对于补充唐代书风的价值。

《上阳台帖》用笔浑厚,有魏晋残纸的厚重,提按对比强烈。

结体与章法错落有致,似从王羲之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