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
听,见真知
《逻辑集》
12项练习,串联起你的职场竞争力
1. 乐观力:战略性消除压力的能力
职场中总有这么一类人,每天都在抱怨:任务多、客户难解决、加班晚......长期受困于这种负面情绪,不仅很难在工作上有所成就,还可能压垮身体。
提升方法:把“我”与“我的经历”分离,退出画面看画,这样才能把所有的经历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教材”。对压力根源进行分析和反省,积极与它战斗。比如小事不斤斤计较、心烦时找朋友谈心、恼怒时选择离开现场等,都能帮助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2. 目标发现力:为工作制定目标的能力
缺乏目标发现力,就会成为职场中的“待命族”:没有目标与方向,完全依赖上司的指示。公司会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但不会帮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优秀的职场人,都会主动给自己设定目标。
提升方法:对于未来职业如何发展,可能你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妨从小时间维度入手。改进每天的日程表,把时间划分为细小的模块,然后逐一确定要实现的小目标。可以事先想好目标达成的收益,通过即时反馈和持续激励,帮助自己攒足干劲。
3. 持续学习力:在工作外持续学习的能力
步入职场后,很多人的成长便陷于停滞。但其实,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学习,而是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习。
提升方法: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计划集中精力学习。最好能做到自我监督,持续记录学习进度。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尽可能把学到的知识亲口说出来、灵活运用。如果知识不能复现,就很容易被遗忘。
4. 专业构筑力:构建自身职场强项的能力
有了一定的职场经验,就会面临一个工作上的课题: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专家?这是你突破职场瓶颈的关键。
提升方法:想要有计划地构筑自己的强项,你要先明确自己的专业领域。不妨从以下三个选择标准思考:① 自己已经积累大量经验的领域;② 正在被社会迫切需要的领域;③ 能在短时间内成长的领域。
5. 亲和力:让人亲近、愿意接触的能力
亲和力强的人,待人有礼貌,笑起来很有感染力。这类人,很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轻松拉近彼此的距离。
提升方法:首先,平时养成随意寒暄的习惯。遇到熟人,不妨主动上去闲聊几句。其次,模仿身边亲和力强的人,观察他们的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有意识地重复练习。渐渐的,这些就能变成你的自发行为。
6. 反应力:对他人做出恰当回应的能力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在判断一个人对自己态度时,对方的表情占55%,声音占38%,言谈只占7%。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引导我们做判断的,是对方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而不是他说了什么。所以,想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要使用恰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这就涉及反应力的培养。
提升方法:给你两个小技巧。① 点头。不仅能证明自己正在认真听他讲话,还能通过传达“我同意你”,让对方继续说下去。
② 在对方谈话结束后,先总结他的谈话内容,再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既能加深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也能将谈话深入下去。
7. 语境理解力:正确理解他人的能力
工作中,正确理解他人传达的意思,是协作的前提。理解领导布置的任务、将A同事的话传达给B同事,甚至听懂他人的“弦外之音”,都需要我们具备语境理解力。
提升方法:① 主动和不同年龄、领域、国籍的人交谈,锻炼自己理解对方的想法。
② 学会探究说话人隐藏的需求。当顾客问“这裙子是不是很显胖”时,透露着对自己的不自信,正确的回复应该是“您的身材很好,非常适合”,而不是“没有,不显胖”。
8. 人脉开拓力:开拓职场人脉的能力
随着能力和年龄增长,人脉会逐渐变成一项宝贵的财富。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称做人脉,他需要满足一个条件:拥有你工作需要的资源,能为你提供帮助。
提升方法:多听讲座和参加会谈,主动认识更多人。但要注意,混个脸熟是没用的,要设法在活动结束后,创造进一步了解的机会。最好在初次见面时,就铺垫好下次见面的理由。
9. 委任力:把工作托付给别人的能力
很多领导者认为员工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与其把工作托付给别人,不如自己包揽。看似尽职尽责,但恰恰是缺乏委任力的表现:无法把工作交给别人,调动更多人参与协作。
提升方法:明确每个员工的强项与弱项,把工作有针对性地分配给他们。其次,提前设定一份工作进度时间表。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经常“校准”。遇到问题,也能随时发现、尽快解决。
10. 商谈力:通过建议“助推”下属的能力
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很多管理者会变得专断,习惯于单方面下命令,而不做其他解释。而在现在的年轻人眼里,理想的领导是“职业顾问型”的——能阐述工作的意义、认可下属的优点、耐心提供建议,帮助下属迅速成长。这也是以后管理者的理想形象。
提升方法:领导者要转变思维模式,把“下命令”调整为“提建议”。当你想让下属做一件事时,不要去强制,而是充分说明做这件事的原因、意义,并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最好的领导方式,不是专制,而是“助推”。
11. 传授力:把技能教给别人的能力
经验丰富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可以将自身的专业技能传承下去。但自己拥有知识和把知识教给别人是两码事,这就需要员工具备传授力。
提升办法:和传统师徒制不同,双方要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一同执行、共同享受成果,更有利于技能的习得。同时,要学会夸奖和责备的技巧。一旦对方掌握,就给予认可和夸奖,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即使要责备,也要做到就事论事,不对品行做评论。
12. 协调力:协调所有人达成共识的能力
在大规模的人际协作中,不同个体的利益难免有冲突。如何将所有人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工作,就需要一种稀有的能力——协调力。协调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12种能力中最高级的一种。
提升方法: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技能和人脉。这是协调力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其次,协调者要做到自我驱动。积极串联,使多方利益达成共识。
读,到彼岸
高效阅读的17条黄金定律
1.站着阅读时,感到犹豫就要买下
在书店站着翻阅,当看到某本书,想买却又有点犹豫不决时,我会选择立刻买下。因为,事后懊悔“要是当初买下就好了”,再跑一趟书店那就太浪费时间了。站着阅读时,只要内容稍能激起你的兴趣,那这本书就值得你一读。
2.每个月最少要读1本书
输入量少的话,输出量也必然会少。不习惯于读书的人,应该养成每个月至少读完1本书的习惯。我每个月读3~4本。
3.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始阅读
读书的时候,首先快速通览一遍目录,然后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始阅读。这是因为,引人入胜的内容,吸收起来也比较快。相反,对你来说没用的部分就不用看了。
4.觉得无用,就不必再读
开始读一本书,一旦感觉到它乏味无聊、读起来很痛苦、没有有用的信息……我就不会再继续读下去了。从此抛弃这本书。
5.阅读时手握红色圆珠笔、荧光笔
我在阅读时,会同时拿一支粉色荧光笔,读到要点处就划一条线。碰到关键词,就用红色圆珠笔在空白处写上笔记。之所以在阅读时手握一支笔,是因为这样就不会看漏要点,注意力也可以更加集中。
6.在意处要贴上便条贴
读到比较在意的内容,可以再该页旁贴一条便条贴,作为索引。下次再要找这个内容时,就可以凭这个记号找了。
7.好书要反复读
对于我认为的好书,我会反复读好几遍。通过反复阅读,从同样一本书中,可以有新发现、收获新的信息。
8.把书的要点整理成笔记
遇到好书,想真正汲取书中的精华时,我会一边读一边将要点整理成笔记。虽然这样做比较费时间,但对全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有着惊人效果。
9.读书学到的知识,要应用起来
我自己因为工作的关系,技术类书籍(编程、网页制作方面的书)读的比较多。虽说下面这一点在技术类书籍方面尤为显著,不过——将任何书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应用,都可以再次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
10.包里始终备有一本书
在包里事先放好一本书,这样就能不拘时间和场合,比如等人或坐车时都可以展开阅读。
11.在空档时间里阅读
周末外出游玩前,等待妻子着装打扮的空余期间,或者吃完饭后的小憩片刻等,我常在这样的空档时间里读书。这么一来,即使不特意安排阅读时间,也能将一本书慢慢啃完。
12.在咖啡馆、公园等喜欢的场所阅读
老是在同一个地方读书会产生厌倦感。这时,走出书房坐到客厅里阅读,或带着书去咖啡馆、公园等地,阅读会出人意料的变得很流畅。
13.结合个人习惯来阅读
在做一些已成惯例的行为,比如泡澡、如厕、坐车、睡前的同时进行阅读,就会比较容易养成读书的习惯。我自己习惯在上厕所和临睡前读一会儿书。
14.不要过分阅读
比起工作,阅读是一件很轻松的活儿。因此,如果在阅读上耗时太久,就会剥夺原本该用在本职工作和更重要的学习进修上的时间。此外,过分依赖于阅读得来的知识,从而失去了创造性,这一点也叫人蛮担忧的。
15.一次最多只买3本书
一次购入大量书籍的话,就会产生一种非读不可的巨大压迫感,很可能导致“积读”。因此我每一次买书,最多只买3本。
16.把书放在目光所及之处
书买回来后,不要立刻放到书架上去。这样很可能发生“积读”。请将新买回来的书放在餐桌或写字台上等,目光容易落到之处。这样一来,自然不会新书堆成塔了。
17.买来立刻开始阅读
新买一本书的当口,往往是你最想读这本书的时刻,所以,最好立刻开始阅读。只要你翻开书页开始读了,被开头吸引住,就会一直读下去。完全不读就这么一直放着,随着时间流逝,翻阅它的兴趣也会与日俱减。
行,过一生
1.专题民主生活会,眼睛整瞎了快。
2.不要穷究所谓的意义,无意义也是一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