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吗?
不知道从何下笔,这是困扰我很久的问题。读书是一种享受,让自己暂时逃离生活的琐碎,但写读后感,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种苦难,原因在于,留存在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实在写不出太能打动人心的文字。但好在我还有表述的能力,还有一颗想诉说的心,即使不能打动人心,那就权当是自己的窃窃私语吧。
提起路遥,脑海里浮现的便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但这里的路遥和写出《平凡的世界》的路遥可扯不上半点关系。路遥这个笔名一听就很有故事,经历世间琐碎,满是对未来的感慨,又感觉走了好远的路,让人看不到尽头。
黄土高原我没有去过,黄沙漫天是我对它的刻板印象,贫穷与落后更是深深根植于我的脑海。一想到孙少平上课的环境,我就忍不住在脑子里勾勒出这样场景:阴雨连绵的中午,滴着雨水的屋檐下,一名穿着破烂衣服的少年怯懦地走向盛放黑馒头的篮筐,落魄地蹲在角落里啃着自己食物。我无法体会到他当时的心情,但我真切地体会到落后的地方带给青少年们的苦难,在一个本应该受到良好教育的年纪,享受读书乐趣的时光里,他们却还在为着填饱肚子而发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挣扎,这实在叫人悲痛。
苦难总是与快乐交织在一起,它们纠缠,分离,又忽然融合,在痛苦和幸福之间徘徊,人的喜怒哀乐,总是被命运的错综复杂牵引。我想,孙少平就是被命运牵引的一个典型吧。
我很喜欢孙少平这个人,相仿的年纪,但我们却经历着大相径庭的生活。因为这个,我时常联想到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学的时光多有快乐,鲜有忧愁,忧愁可能更多来源于学业,而不是生活,所以在这我要特别感谢让我安心读书的父母,是他们把生活的重担全都肩负了起来。但对孙少平来说,家庭的劳务是他的一份责任,苦难在他读书时与他如影随形,贫困更是折磨着他那颗敏感的心,幸好,书籍给予了他另外的馈赠,那就是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和难以遏制的求知欲。
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我想很多朋友对远方都充满好奇和渴望,这种渴望也许来自我们心爱的某首歌,又或来自那句“诗和远方“。但对孙少平来说,那些都太遥远。因为贫穷,孙少平在初中变得敏感而自卑,但幸好书给予他精神上莫大的安慰,特别是在高中时期,忘我的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成了他坚定的人生标语。书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呢?孙少平给了我们一个“标准”答案,而我们能否给自己一个答案呢?
- 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希望读过的朋友也能喜欢嘿。
- 我相信,这个世界会好的。
- 2018-10-7 小雨 在寝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