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
上次推荐的书单有提到《素食者》这本书,最近几天看完了,这里写下感受。
作者韩江凭借《素食者》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亚洲作者,斩获此奖的同时更是力压了其他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韩江作为当代韩国文学家代表任务,对生与死,痛苦与荒诞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李诞说过:“对于死去的人而言,死去的是我们自己”。
很多人的人生是荒诞的,至少在很多外人的眼中是这样,因为他或者她更别人不一样,他凭什么不一样。他凭什么显得与众不同,这是很多世俗人在面对“异化“人的内心独白,这让我想到了加缪笔下的莫尔索,这个因为有不同常人的内心感受而被称为局外人,每次一看到这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内心独白我总是在思考生活在和大部分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人就应该被排斥、谩骂、猜忌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说到《素食者》中的素食者英惠,本来与丈夫经营着普通的婚姻,过着保姆般的琐碎生活,在丈夫心里,自己的这个保姆过于平凡普通,即使自己有身体上的缺陷也丝毫不会为了英慧付出爱情和生活上面的努力。
但因为英慧的一场场梦彻底的改变了英惠的生活状态,她变成看一个素食者,不在吃肉,同时丢掉家里所有的肉制品,这突然的饮食习惯改变让丈夫难以忍受,本来对她就很冷淡的丈夫更加反感。
奥斯汀说:“幸福的婚姻不仅需要交流,思想也要感情交流,如果把感情关在自己心里,也就把妻子推到了自己的生活之外了”!
丈夫对英惠的逐渐反感让两个人的婚姻出现了极大的危机,所以英惠父母这边为了维护这段婚姻坚持的认为是英惠的“无理取闹”,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眼中的异类。
从小因为父亲的原因,英惠性格越加沉默寡言,情感也一直处于压抑状态,母亲看在眼里也只是无动于衷,这是原生的悲哀,有时候我真的想反问,只有英惠一个人是精神病患者吗,还是因为这个家庭本身就是“精神患者家庭“”?
英惠的姐姐过着和妹妹相似的生活缺没有妹妹想活成自己样子的决心,英惠不想吃肉,就会坚持自己,即使在别人眼中是病态的行为。
韩国一直在我印象中就是个男权社会,这本书让我思考的作为一个女人,有很多不同的社会角色,父母眼中的听话的女儿,丈夫眼中保姆般的妻子,孩子眼中的妈妈。每一个觉得都一度带给女性特别多的束缚和世俗默认的要求,你只有怎么样才算一个好孩子好妻子好妈妈。但是不要忘了每个人都有理解自我,有过自己想要生活的权利,因为她生而为人,不需要抱歉。
这里我想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人最中的三个品质是“诚实、善良、不要相互遗忘”。对应到英惠身上,她是诚实的,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丈夫;她是善良的,因为她那个庸碌不思进取的丈夫就是看中了她的善良;同时在英惠的生活圈中,她不仅没有遗忘掉什么,她只是在重新记忆起什么;更为讽刺的就是她身边的那些看似健康的正常人,一个个早就丢掉了诚实善良;更为痛心的他们都忘了英惠这个人,她作为社会角色理应享有的爱,作为女人理应享有的自我意识。他们都忘了,或者说他们从没有意识到英惠需要这些。
精神病,人性的恶,扭曲的到底是谁?这本不长的小说带来了太多关于家庭、爱,尊重、包容话题的思考。
每个人的状态都不是突然产生的,都是有轨迹的,当我们圈中遇到有人的状态让你感觉不适的时候,不妨先想下,她(他)为何会这样?而不是想他怎么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