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哲思

让质疑成为习惯

2019-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比邻而居
让质疑成为习惯

在美国生活很多年以后,当初感觉到的所谓的 culture shock,比如外出就餐给小费呀,美国人总是喝冰水呀,和陌生人打招呼什么的,现在看来其实只是最表面的不同。更深层次的不同在于对人性的认识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前一听到“认识”、“思维方式", 就觉得这些都是“虚"的东西,如今人到中年, 才体会到, 这些字眼才是社会根本差异的基础.

这样的根本差异很多, 比如,多数美国人相信人性本恶(基督教信仰认为,人生来都是有原罪的),而中国文化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因而美国用来约束人性之“恶"的法律详细到令人难以置信。去钓个鱼吧,不同的州要买不同的钓鱼证,有各种不同的规定:什么季节可以钓什么鱼,多大可以保留,多大必须放生,每种鱼可以钓几条,都有详细规定。一旦违规,处罚相当重。这样的人性本恶的认识也使老百姓不崇拜权威,因为即使再高的官,那也是“性本恶”的,媒体都是瞪大了眼,卯足了劲盯着总统及各级官员们。

每天上下班路上,我喜欢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很多情况下,对同一事件,不同的电台会有不同的报道角度,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评价和推论。各种各样的声音迫使我去思考,究竟谁说的更全面、更合理?还有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我起初觉得真是浪费钱财,花那么多金钱、时间、精力,不如把钱拿来修几条路来的实在。可现在看来,这种制度固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在竞选过程中,候选人一次次地演讲、辩论、展示自己的政见,这些环节对于解答选民的质疑,帮助选民认识候选人,其实很有必要。

这种制度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需要,我觉得,这是一个促使选民观察和思考的过程,非常考验群众的智慧。每次选举过后,人们又盯着胜选的总统或者官员,有没有兑现竞选承诺,所以这样的观察和思考其实是不间断的。学校里也常常模拟这样的竞选活动,学生们小小年纪就开始思考,到底谁的意见更合理,谁更能胜任。不要小看这种思考,这样的思考有助于人们形成一种不停质疑的思维模式。

质疑, 是政治制度发展进化的动力,更是科技发展的源泉。一个习惯了被灌输什么就相信什么的大脑,很难有多少创造力。然而,质疑的习惯并不容易养成。

罗素说过: “人是一种轻信的动物,必须相信一些东西。” 人的大脑如果习惯了只听一种声音,渐渐地就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单纯地相信那一种声音。没有质疑能力的大脑,也特别容易被鼓动起来,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比如一会儿抵制日货,一会儿抵制韩货,一会儿抵制美货,全然不考虑如今经济全球化的现状。

最近总有文章提到,我们身边的产品,很多是得益于美国的发明。是美国人比我们聪明吗?我并不觉得。我认为国家的经济实力、教育水平等因素对于国民的创造力自然非常重要,但是环境和制度才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我来到美国很多年以后才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根本不会思考,不会抽丝剥茧去分析事情的逻辑关系。

微信里经常有各种谣言帖传来传去,当有人辟谣时,甚至有人会说,老是想着是不是谣言,累不累呀,哈哈一笑就过去了,没必要当真。其实质疑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和许多其他能力一样,熟能生巧。养成了质疑的习惯,遇到这样的帖子,往往一眼就能看出它的不合逻辑的地方,一点都不累。

有人说“微信、微信、只要微微地信”,我觉得挺好,“微微地信”就是质疑的开始。而质疑的习惯,对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必将逐渐被人工智能代替。而且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和渠道也越来越多,人人都可以拥有知识。能让一个人在科技洪流和知识海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只有他的创造力。个人和国家都是如此。

也许,父母能做的,首先是自己学着质疑,试试去寻找发现其它的声音。而对于孩子,父母可以针对一些生活中的事件,试着经常给孩子提供几种不同的视角,让孩子养成自己思考、判断、质疑的习惯。这个习惯可能比多学一种才艺更加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