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新环境

2022-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飞翔的大娃

0. 时代背景

社会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红利时代管理时代创新时代

互联网红利、移动端红利、4G红利、直播红利都是耳熟能详的红利领域。在这个阶段,抓住红利的公司普遍能有所作为。只要做出东西就能轻易被市场接受。回顾整个时期,红利产品像雨后春笋般爆发。

其中,P2P产品就是典型的红利产品。

抓住了红利的公司千千万,能活过6个月的不到一半,仅仅依赖红利根本无法做到长治久安。随着公司变大业务走上正规,良好的管理成为了关键。

以P2P举例,大大小小的公司起来,还能被大家记住的就那么几家,其中拍拍贷属于规模较大、管理较好,发展也是相当不错的。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化越来越快。之前的百年老店,存活下来的越来越少。红利和管理都不能使企业长存。

今年年中,国家出台政策,除银行、保险公司外不能涉及贷款业务。就这样,原先风风火火的拍拍贷最大的业务无法进行了。

为了让企业能够长久发展,保持创新成为了一项基本原则。

1. 价值网的客观存在与重要性

价值网是一种大环境。企业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确定客户的需求,解决问题,应对竞争对手,并争取最大利润。

DW总结:价值网由4种要素组成,分别是「资源」、「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

企业的价值网【图】

以享道专车为例,价值网如下:

享道专车的价值网【图】
价值网要素 实际对象 描述
客户 乘客 乘客使用我们的服务,是我们的客户
资源 上汽集团 投资方是我们的资源
供应商 租赁公司、司机 车与司机是供应商
竞争对手 滴滴专车、曹操专车 其他专车服务公司是竞争对手

DW总结

2. 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

2.1 延续性技术、破坏性技术介绍

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单单指技术。也可能是「产品」、「策略」、「方案」等。

技术的增长都是一条独立的“S型曲线”。技术进入成熟期就走向曲线顶端,会出现增长率放缓、动力缺乏的问题。

一种技术的发展是一条连续的曲线,被称之作为延续性技术

技术S型曲线【图】

非延续性技术在往往非主流市场开始。当发展到能满足主流市场所需要时,会以极快的速度侵入这个市场。并最终淘汰这个市场的原有技术。

这种非延续性技术称之为破坏性技术

破坏性技术发展【图】

之所以一旦进入就会颠覆原有技术,是因为破坏性技术具有简单便宜方便的特点。

2.2 延续性技术、破坏性技术对比

延续性技术 破坏性技术
用户 主流市场的消费者 边缘消费者
市场 规模大 规模小
分析方式 客户的反馈、市场调研 不断尝试确定方案
研发主体 企业各重点部门 独立机构、创业公司
特点 高于主流市场需求,价格高 低于主流市场需求,简单、便宜、便捷
方案定制 分析规划 尝试总结

2.3 技术演进过程

随着不断有破坏性技术出现,形成了整个技术的演进过程。

技术演进过程【图】

2.4 颠覆性创新

通过破坏性技术,促进变革,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称之为颠覆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往往是从低端市场进入,所以又叫低端颠覆性创新。

小米手机【图】

2011年,小米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手机。以中端的价格,高端的性能进入市场。不设线下实体店的售卖方式更是一大创举,不但节约了销售成本,也促进了自己商城的流量。当时看,这种整体的性价比销售方案就是一种颠覆性创新。

2.5 DW总结

3. 管理破坏性技术的原则

需要打破的5个原则:

  1. 企业资源分布取决于消费者和投资者;
  2. 小市场并不能解决大企业的需求增长需求;
  3. 破坏性技术的最终用户是无法预知的;
  4. 机构的能力决定了他的局限性;
  5. 技术供应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

3.1 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客户和投资者

看不见非用户

企业以消费者为导向,很多决策更倾向于市场需要,其次是投资者的决策。真正的自主思考会变的很滞后。

建立独立的机构,降低客户和投资者对与公司资源的影响,专门面向破坏性技术独立开展新业务。

3.2 小市场并不能解决大企业的需求增长

看不起小市场

为了保持增长率,大企业往往专注于主流大市场。这时,试图进入小市场会很困难。而小市场未来有可能成为大市场。

将推行破坏性技术商业化进程的职责,交给与目标市场规模更匹配的小机构;让成熟企业在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不至于被破坏性技术革命毁灭。

探探APP、回音APP【图】

近年来陌生人聊天的市场越来越大。类似「陌陌」、「探探」等APP已经在该市场中积累了一定用户量。

今年11月,腾讯上线了一款陌生人聊天APP「回音」。「微信」作为腾讯的一款聊天工具,在聊天业务的地位无可撼动。理论对于陌生人聊天这种小市场是无需在意的,然而腾讯看到了。

足以证明腾讯仍关心小市场的增长,这正是大企业为了不被破坏性技术所颠覆应该做的。

3.3 破坏性技术的最终用户或应用领域是无法预知的

看不懂新模式

对需要依据市场数据才能做出决策的成熟企业,面对破坏性技术会变得无措,因为他们无法从现实市场获得相应的数据。

优秀的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创新管理经验均来自延续性创新,因此要迫使管理者提出一些假设,并根据这些假设来制订业务计划、目标,学习需要了解的内容。

近些年,互联网公司开始流行裁中高层。京东裁员是以淘汰制裁掉末尾的10%,华为将34岁以上的部分老员工撤走。腾讯也将中高层领导裁撤了10%左右。

这么做的目的有很多说法,其中有2个观点,我比较认同。

  1. 年轻人就像润滑剂一样,让老员工存在危机感,促进整体的效率提升;
  2. 互联网行业目前走向成熟,增长已经触及天花板,发展机会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安逸是杀死自身企业的最大元凶。

第2个点就是我们说的,面对创新时,我们需要抛开已有的经验与数据,增加对新领域的探索。替换新人是最直接的方法。

3.4 机构的能力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机构的能力由能力框架组成。能力架构有3要素:流程资源价值观

能力架构构成了机构的能力,也决定了这个机构的局限性。

学不会改变组织

资源会限制多数人发挥想象。

为了解决特定的任务制定流程,也等同于没有完成其他任务的能力。

流程是为了持续不断的重复完成任务,保持连续性就意味着排斥变化。

清晰、统一的价值观符合领先企业的领域,但也界定了这个机构无法参与的业务范围。

  1. 收购流程、价值观与新任务匹配的公司;
  2. 成立独立机构,开发新的流程、价值观.
Musically APP、抖音APP【图】

右图的抖音是近年来的爆款短视频APP。左图的APP是Musically,抖音的前身。

2016年,短视频开始红火,西瓜视频、快手等。同样作为互联网新贵的字节跳动公司也发现了这个市场。然而他们是做媒体出生,没有短视频基因,想要凭空参与是很困难的。2017年初他们选择收购Musically。

通过这次收购字节跳动立刻具备了短视频的产品能力。最后他们成功了,即今日头条之后,诞生了又一款现象级产品抖音。

3.5 技术供给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

不顾及实际需求

3.5.1 发展技术的时候应该关注市场的实际需求

破坏性技术进入市场【图】

3.5.2 警惕性能的过渡供给

当产品特色和功能已经超出了用户的需求时,差异化也就失去了意义。

性能过度供给时,破坏性技术就容易出现,最终导致颠覆性创新。

Microsoft Office与WPS【图】

Office是微软推出的极为优秀的办公软件,然而95%的用户只使用它5%的功能,很明显这是性能过渡供给。

WPS是一款历史悠久的国产办公软件。他的功能没有Office那么强大,但它安装体积小,兼容性强,更是免费使用。相比售价高昂的Office,WPS是从低端用户出发进入办公软件市场。这完完全全就是一种破坏性技术的体现。

随着WPS功能的逐步完善,它已经满足了主流市场的需求,取得了市场份额。

之所以WPS没有变成颠覆性创新,我理解有2个原因:

  1. Office的售价普遍较高,但是在教育方面优惠很多。成功进入校园后,让新接触办公软件的人习惯于用他的产品,增加了用户粘性。
  2. 对于个人用户,绝大多数人使用的是盗版Office。也因为这些盗版,Office变得和WPS一样免费了。WPS便宜的这个破坏性技术特点不存在了。

X. 写在最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