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生花读书

中国西北诸夷和东北诸夷的前世今生(24、北方有个西夏国)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9人  背后国文

宋真宗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逃跑,澶渊之盟不仅双方获得和平,而且较于每年微不足道的岁币进贡,大大节省了庞大的军费开支。而在边境开展的互市贸易,宋比辽得到更多的利益,为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和平给双方带来福祉,有的时候我们倒不明白有些战争的起因了,当然在古代,为了政权,为了土地,为了疆域作战无可厚非。甚至为了女人发起战争也情有可原,但很多战争恰恰与这些沾不上边,战争的起因有的是好大喜功,有的是报仇雪恨,还有的仅仅是为了炫耀国力,恃强凌弱。更有甚者,什么原因都没有,稀里糊涂就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战争可以肆无忌惮地展开,那么那些贫穷、弱小的国家或政权就避免不了落入大国掌心,或被灭,或归附,命运被别人掌握,别无选择。但任何一个国家或部落或政权即使再羸弱他们肯定不会放弃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公元1009年,皇太后萧绰驾崩,辽圣宗派使者前往宋、夏、高丽报哀,可见当时他们三方的关系维持得还算亲密。那么当时介于宋和辽之间的西夏国是如何建立的呢?为什么宋和辽都对它如此关注呢?这一切都要从头说起。

西夏的祖先是党项族群,是羌族的一支,他们原先居住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时迁居到陕北。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他们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

公元982年,宋太宗削弱藩镇的兵权,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献地朝宋。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逃入茫茫草原,联结党项豪族,抗宋自立。公元983年,李继迁不断侵扰河西诸州,银、夏各地鸡犬不宁。宋太宗令田钦祚与袁继忠率兵巡护河西诸地。李继迁从柞岭率领部众侵袭宋军,两军在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开战,李继迁大败。

公元984年,宋朝夏州知事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夜里偷袭李继迁营地,李部死伤惨重,李继迁与其弟趁乱逃走。母亲与妻子都被曹光实抓获,李继迁之后求娶党项豪族之女为妻,羌人豪族野利等部族皆都将女儿献给李继迁为妻。追随部众越来越多,李继迁转战各地,实力不断强大起来。

公元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诈降,诱杀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甘肃靖远)。宋太宗得知后派知秦州田仁朗与李继隆等出兵讨伐李继迁,党项部落长折罗遇及弟乞埋战死,折遇乜被处死。公元986年,李继迁见部落败溃,宋兵势盛,于是依附辽朝以图抗宋。辽于是封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公元989年,辽国以宗室女义成公主嫁李继迁,进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此时辽宋双方都在拉拢李继迁,为其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便利。

公元996年,宋洛苑使白守荣护送辎重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李继迁设伏浦洛河(今吴忠东南苦水河),佯弱诱敌,大败宋军,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败北。公元1002年,李继迁破灵州,公元1003年,李继迁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了宋朝与西域的商道。他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面对李继先的咄咄逼人,宋真宗却选择妥协退让,遣使议和,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李继迁夺回五州地数千里,以此为基地,得以迅速发展。

公元1004年,李继迁因伤去世,其子李德明嗣位。李德明即位后,听取了李继迁的遗言,向宋请和。李德明依辽和宋,同时向辽、宋称臣。公元1006年,李德明西向进兵,杀吐蕃大首领潘罗支,夺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自公元1009年开始,李德明向甘州及其以西地区推进。

在此期间,李德明与辽、宋也发生龃龉。公元1020年,辽圣宗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以出狩猎为名,攻打西夏凉甸,李德明派大军力抗辽军,大败辽圣宗。公元1022年,赵恒驾崩,13岁赵祯即位,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

李德明的西向计划一直到公元1028年才得以实现,李德明派儿子李元昊领兵消灭了甘州回鹘。公元1030年,又掠取了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和沙州(今甘肃敦煌东)。西夏势力直抵玉门关,据有整个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1038年,一代枭雄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公元1039年,李元昊以臣子的身份,遣使到宋给宋仁宗上表,以期宋承认他建国的合法。宋廷当然不会承认,上下极为愤怒,立即在宋夏边境张贴榜文,悬赏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或献其首级。李元昊则狂妄向宋送去“嫚书”,在“嫚书”中指责宋朝背信弃义,挖苦宋军腐败无能。于是双方的战争一触即发,李元昊在公元1040至1042年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一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

连年战争使西夏民穷财尽,人怨沸腾,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加剧,境内部族人民纷纷起而反抗,或逃奔宋朝。李元昊于是向宋朝试探求和,1044年终于达成了“庆历和议”。

不可一世的李无昊对宋如此,对辽同样狂妄。公元1031年,夏辽双方常因辽境党项部族叛逃问题引发纠纷,关系日趋紧张。辽兴宗姐姐兴平公主嫁给李元昊后,与李元昊一向感情不合,兴平公主忧郁而终。西夏对这一情况拖延很久才报告辽国,辽兴宗认为这是西夏对大辽的轻视。辽夏关系始转向破裂。

公元1044年,辽兴宗亲统十万大军分三路攻夏,开始势不可挡,深入夏地。李无昊也自知不敌,于是向辽求和。但李元昊一面求和,一面拖延时间,耗尽辽军粮草,最后诱敌深入,在河曲大败辽军。辽军死伤惨重,驸马都尉萧胡覩等近臣数十人被擒,辽兴宗亦狼狈地逃回云州。

李元昊在取得同辽作战的胜利之后,立刻遣使同辽讲和,同时又向宋朝献俘。这样一个出尔反尔的人物,性格狂傲,但在关键时刻又能适时卑躬屈膝,他将怎样进一步维持他的政权,辽、宋又将如何发展,请看第二十五章《辽国的穷途末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