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开学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99期“学”专题活动。】
又是一年开学季,因极端酷暑高温,一些地方延期开学,多数地方纷纷如期开学,广大师生在结束一个悠闲的暑假后,开启了新的学期。
如今的开学三件套似乎全国统一:网上缴费、隆重的开学典礼、观看开学第一课,抖音微信各个媒体齐上阵,宣传力度空前给力,想要躲过相关消息都不太可能。
看到这阵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小时候开学的情况,用什么来形容呢?我思索好一会儿,觉得没有合适的词语可以准确地描述,不如一点一点地用文字呈现出来。
那是八十年代中期,每到开学家里的大人就比较愁:一来要缴纳学费——虽然那点钱在现在看来不值一提;二来孩子一旦上学了,家里的很多农活就缺人手,请人干是要花钱的。于是,每个新学期都有人辍学,尤其是女孩子,为啥?全都是钱惹得祸,当然也有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上学。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能上学读书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开学前一天晚上,我把写好的暑假作业装进书包,说是书包,其实也就是妈妈用一块厚实的布缝制的比课本稍微大些的口袋,再缝上一根宽宽的可供斜跨的带子,这样的手工书包一用就是好几年,直到它破烂不堪才舍得扔。
记得最初开学时,大概是一二年级,学生们得自带课桌凳,我个子太小搬不动那庞然大物,每次都是爸爸帮我送到学校。想象一下每个家长扛着一张木桌,孩子吭哧吭哧地拎着凳子紧跟着家长,这场面多壮观!把课桌凳搬进教室后,各种奇形怪状的桌子塞到教室里,可把老师愁坏了,根本没有办法摆放整齐。老师反复试了几种摆放方法后,最终无奈地放弃了,顾不了那多了,有桌凳将就用即可。
后来不知道几年级开始,开学不用自带课桌凳了,教室里配备了同一型号的课桌凳,这样一来教室显得相当整齐,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也算给学生们减负了。到了学校后,先去报道处交钱,隐约记得那时候学费就几块钱,大家排队交钱。每个人掏出来的钱都是皱巴巴的,几毛的几分的都有。学生们把准备好的一叠钱交给负责报道的老师,老师慢悠悠地数钱,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聊天,聊暑期干农活的劳累,聊渴望开学的愿望,聊又有谁不读书了。
报道后各回各班,班主任带着我们干大事:拔草。经过一个暑假的疯长,操场上被各种无名草覆盖得满满的,有的草长得特别高。班主任一声令下,我们飞奔到操场上,撸起袖子开始拔草。大家都是农村的孩子,在家里干农活是一把好手,相比之下,拔草就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了。骄阳似火,我们丝毫不惧,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边说边笑边拔草,操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哪怕豆大的汗珠滚滚而流,也丝毫不影响我们劳动的热情。谈笑间,刚才还骄傲挺立的草已经被堆到操场一角了,我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班主任看着正玩得欢实的我们,不忍心喊我们回教室,叮嘱我们玩好了按时回家吃午饭,明天再上课。
记忆里,每次开学都得花两到三天,第三天能正式上课就算行动迅速了。那时我们的教室是平房,操场是泥土的,除了课本没有其他教学设施,课外活动丰富多彩。那时物质是贫瘠的,精神世界是丰盈的,每个人都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