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些事之与敏捷相识
敏捷其人
大概是1985年初的一天中午午休过后,离下午上班的点还有一两个小时,我就到离我校的实验餐厅只有两条街远的新华书店去看看,找一找看看有没有我需要的书籍。那时的书店里的大多数书柜已经开始开架售书的经营模式了,这种模式对于购书者来说,着实提供了一种很好且更方便的选择形式,也让购书者买到心怡的书籍。
来到书店,我习惯地流览了一圈。那时书店里只有辞书柜还未开架售书,因而柜前的顾客相对要少些。我正盯着一本《辞海》看,准备让营业员拿给我瞧瞧时,旁边的一个场景让我激起了骨子里的打抱不平的神经,柜台的营业员正对一个残疾模样,看上去与我年纪相仿的人,说着似乎言语里夹杂着一些蔑视般的话,弄得那位残疾人一脸无奈,原来是这位残疾人想看柜台里摆放的那本《中国大百科全书之戏曲卷》而就遭营业员白眼。这种瞧不起人的举动着实让人有点甚至是愤怒。于是我上前帮那位残疾人对那位营业员理论道:请不要以貌取人,人家说不定比你懂得多得多呢……。旁边看书的顾客也有过来帮腔的,那柜台里营业员一时也哑口无言,脸也红一阵白一阵的不知所措,还是书店里另一位营业员出来将那本《中国大百科全书》拿过来,此事才算化解。
在之后不久的一天,我在钟楼邮局报刊杂志的售买处,正准备掏钱买《读者文摘》和一期《中国烹饪》杂志时,肩膀被人重重地拍了一下,我扭头一看,原来是那天在书店里看到的那位想看《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人。他满脸笑意、不方便地双手合十地向我打着拱,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说实话我当时还真的一句话都没听懂,也没看得太懂,只是从他的表情里好像是明白了些他想说什么的意思。他看我一脸茫然,就让我伸出手掌并用左手的一个指头在我手掌里艰难的划写着字,划了半天,看我还是一脸懵逼,他就又艰难地半蹲着用手指在地上一笔一划地写上“谢谢”两个字,然后抬头看着我,还不停地点着头,脸上依旧带着诚意的笑……
就这样我们算是相识了,这时我才知道他有几个笔名:明畅、宜叁、敏捷,用得最多的笔名是敏捷,其实他的真名叫李和平。后来在与他的交往中逐步了解了他的一些经历,也就开始关注他了。
敏捷,这是他至今一直都在用的笔名,他因小儿麻痹症而导至身体残疾,因而也没有上过一天学,他是他爷爷教他认字读书的。后来他爷爷去世后,就一直是奶奶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我们熟络以后,去了他位于和平老街的屋里拜访了一回。进屋后,着实让我震撼,不大且光线很暗的房子里很是简陋,在他不大的房间里除了必要的物品之外就是那时可以买到或借到的书或杂志之类的书籍散放在床头或像是用两块较宽的木板拼成的书桌上,几支圆珠笔和一些稿纸不规则地堆放在那里,从这些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极好读书之人。
那时,我们之间的交流主要还是用笔,后来交往的时间久了,也就有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了,因而交流也就顺畅了许多。敏捷是一个极努力的人,他说过,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写作则是他毕生的追求。认识之初,他就已经在一些市级报刊、电台里看过或听过他的一些作品……
再后来我们在本市里的一个诗社里见面了。其实他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还是以写爱情诗独到。我曾经还半开玩笑地对他调侃过,他才跟我讲了实情:因为他写字的速度或字迹的原因,每次想投稿时就需要人帮忙打印,也因这样认识了一些单位里的打字员,这些年轻的打字员遇到一些情感问题需要倾诉时,敏捷是最好的对象,因为大家都不担心他会外传,这也为他写诗积累了不少的素材……
我们从认识到现在已经近四十年的时间了,敏捷一直在不停地艰难地写着,后来有了电脑这才让他的写作不至于那么吃力了,再后来他成了市作协的会员,之后又成为省作家协会的会员。他励志故事上过报纸、电视,激励过不少的同龄人或年轻人?如今,敏捷已经是年过花甲之年的人了,依然不停地在读书、写作的路上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