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厂模式的学校不符合今天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挑战在于超过60%的工厂需要知识型的工人,我们期待学校能够教育好所有的孩子,以便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如此看来,学校的设计不符合现实需要。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无法为那些处于极度劣势的学生开启新的人生。其表现还有如下方面:如教育者和父母亲所知,两个孩子处于同样的年龄,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学习程度相同,有同样的需要。在不同时期,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尽管在学术界,包括认知学家、神经学家和教育研究者在内,已经就什么是不同的需要这一问题开始了激烈的争论。一些人提出了多元智能和学习模式,而另一些人则指出一些研究已经削弱了这些概念,没有人对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度不同产生争议,一些学生学得很快, 而另一些学生则学得很慢,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学科或者概念的理解上都不同。简言之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双重的。
首先,每个人的资质不同,或者说是认知学家所指的“ 工作记忆” 才能不同,即从视觉和听觉获取的多种资源中积极吸收并处理给定量的信息的能力不同。其次,我们的背景知识层次不同,或者说是认知学家所指的“ 长期记忆”不同。这意味着人们将不同的经历或者先前的知识融入每个人的学习体验中,这种行为影响他们对概念的学习。如果教假定课堂上每个人都熟知历史课上的一个例子, 这个例子仅仅是一个特定课程的补充;但是如果教师使用这个例子来描述一个特别要点的话,对这个例子不熟悉或者有误解的学生就会对该课的要点形成误解或者完全不理解。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都有陷入课堂困境经历,不管教师对一个概念解释多少遍,我们就是掌握不了。
课堂教学向前快速进行着,我们却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沮丧的感觉不断累积。许多人也经历过相反的状况,有时候我们比同班同学理解得快,当课堂上不断重复演练那些学生拼命想理解的概念时,我们就会感觉厌烦,令人震惊的是,据一个报告所说,将近一半学生退学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觉得理解困难,而是因为他们觉得无聊厌烦。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希望让所有的孩子在学业和生活上获得成功,就需要定制化或者个性化,以适合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需要。
然而,挑战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构建在标准化的教学和测试基础上,尽管许多教师煞费苦心地采取差异化教学, 为每个孩子调整课程,这些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典型的20~ 35 名学生和一名教师的课堂上几乎化作乌有。学生的时间都花在了课堂上,却不能期望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程内容,在这样教育体系的掌控下,大多数学生被迫跟整个班级继续学习下一个概念, 而不是当他们已经准备好的时候。这就造成困扰他们日后学业的学习鸿沟。当喜欢某个科目如数学的学生,发现自己落后于整个班级而且没有机会迎头赶上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数学“ 不适合自己”,因此会放弃追赶。这样的教育体系在学生真的付出努力之前欺骗了他们,这种体系也欺骗了教师,因为它指望教师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功,但是却不能提供一对一教学时间。
总之,成批的学生坐在课堂,在同一时间接受同样的教学内容,这就是今日之工厂模式的教育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方式。 一直以来这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的的学校体系有不同的目标,但是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世界和我们对孩子们的期望已经发生改变, 学校却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