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

2020-06-12  本文已影响0人  笑笑熊_1593

对于临界知识而言,首先要掌握的是底层思维和方法,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我们都知道学习就是要与已知的经验产生联系,这个观点大家都是认同的。但是《认知天性》有一个观点说,欲求新知,先忘旧事。针对前后两者的差异,下午和小伙伴讨论之后,我认为书中还是强调“与记忆中的知识产生关联,能更好的为我们所用”。关于“先忘旧事”,我的理解是忘记与当下有矛盾冲突的东西,但是被忘掉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能让我们找到并检索这些知识的线索。拿开车这件事来说,去到新的地方,如果不忘记左面开车的习惯,怎么建立右面的习惯;换了新手机,必须忘掉苹果系统的操作方式,才能轻松顺利地操作安卓系统的手机。

所以说在碰到新知识的时候,我们会调用以前的回忆,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和旧知建立联系,形成新的回忆。然后,带着问题思考,这些新知能用在什么领域?

今天学习到的向向西游记取育儿经,孩子是孙悟空,父母是观世音菩萨。想象毛猴子在犯错误的时候,菩萨只说一句话“你这毛猴,又闯祸了”。如果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能引用这样的心态,不带任何评判,孩子也就不会害怕犯错。孩子追求完美,也是受父母态度的影响,表现好的时候,一起开心,表现不好的时候,会迎来指责,慢慢地他们就会抗拒错误,发展出另外一些不良行为。这是新知与旧知的结合,观点不新颖,但是描述的很恰当,很好理解,也容易践行。

那我就在想,关于“害怕犯错”这个背后的理念,还能用在哪些方面,自己、家人、朋友、甚至对陌生人的宽容,我想着也是一个临界知识。

第二、学习临界知识的两个心态

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

书中的案例,基本归因偏差,别人出事儿,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儿,就是外部环境问题。当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走了狗屎运,自己成功的时候,认为是辛苦努力应得的结果。

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基础,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行为,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书中有一句话,如果把进步比喻成往杯子里倒水,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盖在杯口的盖子,阻挡我们进步,从而陷入无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那如何调整和改变这样的状态呢?建立绿灯思维

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者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该怎么用它帮助自己,而不是为了做出回应。很多人,在聆听别人时,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学会区分"我”和“我的观点”,用自己前两天的亲身感受来举例。批评和指责有时可能让人不是很舒服,但我们要善于从事件本身出发,如果自己做的确实有不足,那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也是一种礼物,亦可以从中学习和成长。

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和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是真正的对事不对人。

底层心态二:以慢为快

结硬寨,打呆仗。把80%的时间用在20%真正的问题上,打通“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知识阻塞,实现真正的融会贯通。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

关于“快与慢”,书中的漫画很形象。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这与当下的父母的教育观有没有雷同的地方?我需要思考,也希望有缘看到这副漫画的朋友也思考一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