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藏笔记(三)玛吉阿米

2018-07-21  本文已影响247人  戎晓舒

从大昭寺出来,我们一行在八廓街上慢悠悠地闲逛。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天空中乌云密布,看来一场大雨将至。

八廓街上,沿街店铺里挂着花花绿绿的藏服和藏饰,游人依然熙熙攘攘,匍匐着磕长头的信徒依然坚定地持续着他朝拜的步伐。也许是参观大昭寺留下的震慑,人们安静地走着,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很少看见高谈阔论大声喧哗者。这是一片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所在,在这样浩瀚冗长的历史长河中,芸芸众生,只是蝼蚁偷生,匆匆一过客。

现在磕长头的信徒多了一件装备,双手套着一副装有滑轮的木板,这样,俯下身体的时候,会随着滑轮的滑行,一个头能磕出十几米去,朝拜者甚至还有一个“预备,冲”的助跑姿势。八廓街上随时可以听见这哗哗的滑轮声。不知道这样算不算虔诚。

玛吉阿米的藏餐,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我们直接去了八廓街东南角一座不起眼的土黄色小楼。说是这家藏餐厅很火爆,没有预约的话,肯定没座。

进藏笔记(三)玛吉阿米

好不容易找到入口,一股夹杂着霉味、酸味、膻味、蒜味的怪味扑面而至,我心想,怎么选这么个地方吃藏餐。黑暗中,我哆哆嗦嗦沿着仅能容一人通行的木梯爬行,木结构发出洞洞洞的声响,我担心这座小楼会随之摇晃起来。到了三楼坐定,我这才发现,这是一处不寻常的所在,极不寻常。

衣着标准的服务生很快送来了点餐本和茶水,餐单上各色美食美图标注着中、英、藏文。我不禁环顾四周,餐厅不大,大概100多平米,2米多的层高,很低,屋顶上罩着一张像毡包顶篷的屋盖,上面画着藏族特有的图案。我们临窗而坐,窗外,八廓街从我们眼前延伸开去,远处的山峦起伏,尽收眼底。

进藏笔记(三)玛吉阿米 进藏笔记(三)玛吉阿米 进藏笔记(三)玛吉阿米 进藏笔记(三)玛吉阿米

精美的菜肴摆放在精美的餐具中,摆上了我们的餐桌。

一阵轻柔的手鼓声响,驻唱乐队开始柔柔地演唱《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玛吉阿米?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仓央嘉措和他的情人约会的地方”。同行的庄小姐眼若桃花,笑盈盈告诉我。

天!我太孤陋寡闻了,如此声名大噪的餐馆,我居然一无所知。

两位藏族青年用两个声部合唱,唱的是藏文,我们听不懂。从他们温和略带喜悦的面色,流畅而柔和的声音来判断,他们唱的应该是一首给心爱姑娘的歌。他们几乎是在轻轻吟诵,音乐的情绪迅速感染了每一个人,触摸着人们心中那块最柔软的地方,串联着那些记忆的碎片。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他的玛吉阿米吧,或许尘封已久,或许魂牵梦萦。

几百年前的某个星月之下,坐落在古城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馆里,来了一位神秘人。他看似普通,却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恰巧这时一位月亮般纯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她那美丽的容颜和深情深深地印在了这位神秘人的心里和梦里。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期待着与这位月亮姑娘的重逢。遗憾的是,这位月亮少女再也没有出现过。

神秘人即是六世达赖喇喇仓央嘉措。一面之缘,仓央嘉措心中刻上了玛吉阿米,为她写下了许多传世情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转山转水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据说仓央嘉措没写过这些情诗,都是后人的创作。但是在藏区,人们吟诵最多的除了六字真言之外,就是仓央的情诗。不谈仓央嘉措是否写下过这些情诗,可以肯定的是仓央嘉措是个有灵气的诗人,真诚的恋人,是个不守清规戒律的僧人,布达拉宫没有他的灵塔。他的一生是难以捉摸的传奇,三百多年来吸引了无数人去探秘追寻,被演绎成世上最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

一往情深 不知所起 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 生不可以死 死不可以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的这几句, 道尽了爱情的华丽和壮烈!

藏餐,不是太适合我们。酸萝卜炒牛肉和青稞饼还可以吃,未加糖的酸奶简直不能忍受。

窗外,大雨已至。一位独腿的信徒,依然持续着他朝圣的叩拜,滑轮在石板路上滑行,仿佛在刻划前行的轨迹,断断续续发出沉重的声音,直向灰蒙蒙的天际。

百度玛吉阿米的歌词大意:心中有一轮明月,一轮皎洁的明月。心中有一个姑娘,一个美丽的玛吉阿米。曾经你的温柔,让我生命灿烂,曾经你的美丽,让我魂牵梦绕。不曾问情歌是什么,只想聆听你那多情的话语,不问明月又去何方,只想守望给我最美的回忆,玛吉阿米,哦 !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是一个迷一样的姑娘,是一个忧伤的爱情故事,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憧憬和梦想。现在已经演变成藏族的一个文化符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