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人际关系虎妈猫爸,我们来聊聊教育这件事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面对教育“孩子”,“大人”的高帽还是摘了吧

2018-03-29  本文已影响40人  九尾喵丿

当父母一味逼孩子认错,且态度不好必须重来,可以回想自己在犯错时的承认态度。

无意批评,因为我也不是那个孩子,而是很多人习惯了把“大人”挂在嘴边,“我们大人…你们小孩…”

听到隐隐有股莫名的愤怒压抑在胸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愤怒?

当这样讲时,就已经分了阵营,你是大人,ta是小孩。

讲话的初衷是沟通,可是分了阵营就不只普通的沟通,是谈判。是关乎谁更能讲,讲出去对自己阵营更有利,谁权力更硬更大,不然你没有谈判筹码。

原本沟通的核心是爱,有爱才会想着要教育、要沟通,可是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爱”,有多少是站在自己的“大人”阵营里想要耍强权的成份?比例几何?

教育成了冷冰冰的商业谈判,商业谈判还讲互相尊重,礼仪周全。

但是很遗憾很多“大人”不会管“小孩”说的我需要空间我需要时间一个人待一会儿,就像没有听到一样,继续谈判逼问。

所有的教育如果沦为几个阵营,就相当于主动给原本因为爱才会用心的教育立了界碑,成为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强国与弱国的外交。“强国”不只提供帮助,还强行干政。

教育的核心由爱转为:你—这—么—做—才—符—合—我—的—期—待!

别给我讲什么大道理,就是这么任性。所以其实“孩子”任性,还远没有“大人”任性。一句话,符合期待就行了。

可能正因为大多数教育站在被教育者的对立面,少数是平等的,多数催着一颗生命开花结果(就像蔬果催熟忙着采摘下来一样),少数等待一颗生命自己开花结果,很多人又渴望这个少数的教育,所以我在微博转发的那篇《 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守候着我的“笨”女儿,直至她花开烂漫(全》才能达到三千多浏览量,前提还是在我微博仅有二十多个“粉丝”,也没有出钱,也没有另外写推荐语。

基于此,我想弱弱地建个议:面对教育“小孩”,“大人”的高帽还是摘了吧。

文 / 九尾喵丿

图 / pixabay(网站)


你可能还喜欢  我们好好的为什么要孩子?(点评,原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一手育儿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