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不自由

2018-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FR55D0M

    昨天看了《奇葩说》,一位致力于非洲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者说了他的故事。故事很好,很感人。然而,触发我跳远联想是他关于圈养野生动物后将其放回大自然。他的故事重点不在此,所以说到此处的时候,一句带过,可我却想到了别的。

    脑海中出现了一个瑟瑟发抖的野生动物回归大自然时候的场景。它蜷缩在角落,看一眼茫茫草原,又迅速别过头,然后缓缓地渴望地可怜地望向人类。

    天性被剥夺之后,就会出现扭曲。人也是一样啊……在溺爱的家庭中成长,形成上天下地为我独尊的认知之后,当有一天,他要去外面的世界生存,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内心的狮子圈在角落,瑟瑟发抖吗?

    更加可怕的是由于某些原因人遗忘了如何思考而习惯于接受其他人输出的结果,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三观”。这类人,他们通常不会问“为什么”,他们会问“是什么”,当其他人告诉他“是什么”之后,他会简单的和内心已经固化的“三观”进行匹配。发现是匹配的,就会很高兴的接受,发现不匹配的时候,就会歇斯底里。当然,歇斯底里只是一种结果,还有可能有其他很多结果,比如,愤怒、仇恨、抱怨、咒骂、拒绝、漠视。

    他们的大脑已经被“圈养”了,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野生动物被人类圈养之后失去野外生存能力一模一样。野生环境相比人类圈养环境要危险得多,野生动物需要使出全身力气才可能追捕到食物,同时它又要时刻警惕天敌出现,它还要在恶劣的气候下找到可以喝的水,找到同类交配。但是,这一切的艰辛和人的思想被“圈养”相比,其实不算什么,原因有三:一、人类思想的“圈养”是不自知的。不自知的情况下,跳到火坑也不知。二、一个人的危险会殃及其他人。或者发生冲突和矛盾,或者把更多的人拉下坑。三、阻碍全人类幸福。

    人类这种生物,生来会思考,这是天性,然而这样的天性在各种主义之下,被禁锢,被圈养,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不想在这里一个一个写出了。了解历史的人,现在可以开始思考了,从回忆曾经的那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开始,想一想人类曾经经历过的劫难,想一想是什么导致的这些劫难,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那些荒唐的事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