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交流》Tina10
从去年6月份开始自媒体创业后,我除了要打磨好产品、持续产出短视频,还有一件事也是我创业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带人。
从最初的2人线上团队,到6人线上团队,再到入职一家公司,得到领导重用,管理一支十几人的小团队,我越来越发现管理其实是育人的艺术。
管理者最应该把自己定义为一名教练,而不是一个只会发号施令、常常指责下属的指挥者。
管理其实是把自己的能力复制给别人,让别人也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的过程,
在这一年半的带团队历程中,我发现选对人比辅导人重要太多了。
过去半年里,我的招聘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Boss直聘进行社会化招聘,另一个是通过我的社群进行招聘。
经过几个月的验证和筛选,最终留下来的全部都是社群招聘而来的。
社会化招聘的人员要么嫌事儿多工资低,干一两个月就提出离职,要么跟不上团队进步迭代的速度,干了一两个月还是可替代性太强,就被公司淘汰了。
而后者常常跟我说,给我多少工资都行,只要让我学到我想要的东西,让我快速成长就好。甚至有为了加入我们公司,不惜和未婚夫两地分居,从深圳迁移过来的。
因为我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给了我很好的抓手。我在每天的晨会上安排早分享环节,有时是我分享最近新学到的知识,有时是让他们去分享最近的工作体悟和心得,刻意锻炼他们的公众演讲表达力。
我也实行轮岗制,如果发现某个员工对一项业务已经熟练于心了,那我就会给他安排新的项目,通过让他掌握新的能力来应对新的挑战。
这些从社群来的成员不仅不抱怨,还每天上班热情满满、干劲儿十分足,下班后也会留在公司自习一会儿。
这是我在上家公司做管理,观察总结下来的带团队经验。
所以在我离开上家公司,自己成立公司创业后,我非常清楚必须要从自己的粉丝、社群成员、课程学员当中招聘助理。
所以我在招聘海报上凸显了来我这上班,就是带薪读个轻创业商学院的宣传语。
结果很快就招募到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全职助理,她曾经做过剽悍行动营的连长,带出过连队冠军,但她从来不骄傲自满,虚心跟我学习,经常在早会上反思分析自己,还能从哪些方面更好的提升社群运营能力。
清华大学的管理学大师宁向东老师说:“管理的本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我是认同这个观点。职场中关系处理不好,双方较着劲儿,影响工作情绪,就会导致任务推进效率低下,错误率大大提升。
但如果从一开始,就筛选出价值观同频的人一起并肩作战,就可以大大降低这类事件的发生。
我一直觉得,价值观是否同频是合作的大前提。价值观不一致,能力再强,在同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在某个岔路口分道扬镳的,这是规律。
除了通过社群招聘筛选对的人,我的第二层过滤网是在面试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平时花多长时间阅读,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哪一本。
一个人读不读书可以判断出他的很多品质。
经常阅读说明是一个心态开放,想要进步的人,一个人能否成事儿,最终要的品质之一就是开放的心态
只有开放才能更快更多的获取重要讯息,才更有可能拥有优质的信息环境,而一个人能否做出正确的决定就取决于他的信息环境质量是否优质
再比如, 爱读书的人做事通常更有耐心,而大部分日程工作需要写非常细致的SOP,过程很枯燥,没有一定的耐心一定做不好,做不长久。
以上是我创业一年半以来,总结出来的管理经验,希望对你有启发。
——————
【书摘】
选对人,比辅导人更重要。
【分析】
清华大学的管理学大师宁向东老师说:“管理的本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我是认同这个观点。职场中关系处理不好,双方较着劲儿,影响工作情绪,就会导致任务推进效率低下,错误率大大提升。
但如果从一开始,就筛选出价值观同频的人一起并肩作战,就可以大大降低这类事件的发生。
我一直觉得,价值观是否同频是合作的大前提。价值观不一致,能力再强,在同行的过程中一定会在某个岔路口分道扬镳的,这是规律。
【案例】
从去年6月份开始自媒体创业后,我除了要打磨好产品、持续产出短视频,还有一件事也是我创业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带人。
从最初的2人线上团队,到6人线上团队,再到入职一家公司,得到领导重用,管理一支十几人的小团队,我越来越发现管理其实是育人的艺术。
管理者最应该把自己定义为一名教练,而不是一个只会发号施令、常常指责下属的指挥者。
管理其实是把自己的能力复制给别人,让别人也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的过程,
在这一年半的带团队历程中,我发现选对人比辅导人重要太多了。
过去半年里,我的招聘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Boss直聘进行社会化招聘,另一个是通过我的社群进行招聘。
经过几个月的验证和筛选,最终留下来的全部都是社群招聘而来的。
社会化招聘的人员要么嫌事儿多工资低,干一两个月就提出离职,要么跟不上团队进步迭代的速度,干了一两个月还是可替代性太强,就被公司淘汰了。
而后者常常跟我说,给我多少工资都行,只要让我学到我想要的东西,让我快速成长就好。甚至有为了加入我们公司,不惜和未婚夫两地分居,从深圳迁移过来的。
因为我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给了我很好的抓手。我在每天的晨会上安排早分享环节,有时是我分享最近新学到的知识,有时是让他们去分享最近的工作体悟和心得,刻意锻炼他们的公众演讲表达力。
我也实行轮岗制,如果发现某个员工对一项业务已经熟练于心了,那我就会给他安排新的项目,通过让他掌握新的能力来应对新的挑战。
这些从社群来的成员不仅不抱怨,还每天上班热情满满、干劲儿十分足,下班后也会留在公司自习一会儿。
这是我在上家公司做管理,观察总结下来的带团队经验。
所以在我离开上家公司,自己成立公司创业后,我非常清楚必须要从自己的粉丝、社群成员、课程学员当中招聘助理。
所以我在招聘海报上凸显了来我这上班,就是带薪读个轻创业商学院的宣传语。
结果很快就招募到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全职助理,她曾经做过剽悍行动营的连长,带出过连队冠军,但她从来不骄傲自满,虚心跟我学习,经常在早会上反思分析自己,还能从哪些方面更好的提升社群运营能力。
【行动】
除了通过社群招聘筛选对的人,我的第二层过滤网是在面试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平时花多长时间阅读,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哪一本。
一个人读不读书可以判断出他的很多品质。
经常阅读说明是一个心态开放,想要进步的人,一个人能否成事儿,最终要的品质之一就是开放的心态
只有开放才能更快更多的获取重要讯息,才更有可能拥有优质的信息环境,而一个人能否做出正确的决定就取决于他的信息环境质量是否优质
再比如, 爱读书的人做事通常更有耐心,而大部分日程工作需要写非常细致的SOP,过程很枯燥,没有一定的耐心一定做不好,做不长久。
以上是我创业一年半以来,总结出来的管理经验,希望对你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