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教育哲学——云南之行问对教育
这个暑假经历了很多事,见了很多人。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又当了回学生。
在云南问对培训中,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我望尘莫及的专家教授。望尘莫及的人讲的东西自然也望尘莫及,我个人觉得部分教授讲的内容不接地气,很遥远,至少是现在的我,我现在所处的工作环境无法实现的。当然不可否认高度取决于上层建筑,也可以影响我们的基层建筑。其中杨鹏教授讲的“我们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是什么?”令我醍醐灌顶。我们教育当今面临的挑战是人机一体的时代,人类的很多思维和工作都将不断被机器人所取代,人将无用处……我为人类的千千万万后代感到惶恐,但这种惶恐并不是第一次感受到。去年夏天TFC的培训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也曾讲过人机一体的时代危机,当时除了惶恐,还惊讶于自己的无知,感觉被世界抛弃了。这颗惶恐的种子在我心里种下了,可是并未找到确切的答案——在这样一个人在智力,知识储备,劳动力等方面随时可以被机器人取代的时代,我们如何去理解我们的教育?如何去教我们的学生?……杨鹏教授在《道德经》中给了我们答案——“生、冲、和、益”。
杨鹏教授“生”,即创生,创造,生产。这是我们人和机器最大的差别,它包括生理上的“生”,也包括精神上的“生”。我们人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呢?母亲生下新生命的时候,人想出一个新点子的时候,学生攻破难题的时候,人成功发明一个新产品的时候,生意人拿下一笔新订单的时候,女孩子收到惊喜的时候……人在创生的时候最快乐,这是人一种本能的力量。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诗歌创作、朗诵,绘画、戏剧表演、科学小发明……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落实到日常的课堂中,学生一个新的解题思路,哪怕是一句话都可以是学生的创造。我记得初中时代学《桃花源记》时,语文老师问:“《桃花源记》是否真实?有没有疑点?”我脑洞大开,又不敢发言,最后在前后同桌强烈推搡下举了手:“他们所处的时代隔了那么久,语言应该不通……”当时老师不语,鼓掌良久,满脸都是最佩服的表情……我开心到飞起……也那个答案参考书上也有,但是我没看,那就是我创造出来的;也许当时其他人的回答比我更精彩,但我只记住了自己的,时隔多年还记忆犹新,因为那是我“生”的。
“冲”,即竞争,有对立竞争的力量。现在很流行一个词——佛系,它成了多少无能胆小者的借口!我对这个“冲”的理解更偏向冲劲,而不是竞争,我觉得不管争与不争,人都要有向前的冲劲,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有追求,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便是“冲”!但在教育上,“冲”更多体现在竞争中。所以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可以有团队体育竞赛或体育游戏的活动去训练孩子的这种冲劲?并且我觉得有冲劲的孩子最有活力和朝气,这是机器人不可替代的。
“和”是一种平衡和谐,它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万物相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生物链,尽管弱肉强食,但生态系统终归平衡。两者相争,必有输赢。胜者不骄,败者不卑,这便是心态的平和。我们要让孩子有冲劲,同时也要教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唉,现实中又有多少大人能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这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益”,即公益精神,做有益于他人生命的事。一个人的价值来源于不是他得到了什么,而是他奉献了什么。在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只有0.06%的人做(过)公益,而美国有78%的人做公益。这让我惶恐,比人机一体的时代挑战更让我惶恐。现在的学生崇拜小鲜肉,天天抖音直播,都想整容当网红、做奸商打版复刻抄袭、靠流量赚粉丝钱,或者找个富二代生个孩子改变人生。甚至连小学生都说,长大的梦想是当网红……又有多少少年崇拜袁隆平,屠呦呦这号人,甚至没听过,根本不认识。一个好的社会,不该只充斥着浮躁的欲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别再让孩子们的价值观就此崩坏。告诉他们什么是价值,什么有意义……除了价值观的引导外,我们应让我们的孩子去参加公益活动,去感受被需要。例如可以做报纸义卖,玩具义卖,也可以收集旧书就衣服捐献等宣传类公益活动。其实只要是帮助别人的都可以称为公益活动,到敬老院慰问、扫扫小区内的卫生、散步时捡捡垃圾、帮叔叔阿姨指路……都是有意义的活动。
“生、冲、和、益”是老子的思想哲学,也是杨鹏教授概括出来的教育哲学。也许当今时代,农村一线教师还在疲于应付应试教育,为例行检查忙得焦头烂额,为学生琐事折腾得万死不辞……但这一教育哲学指向的都是生命未来需要的东西,教师应当要有面向未来的眼光以及用世界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教育不就是为了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吗?或许,教师有了这样的格局,当下教育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2018级未来教育家李燕凤 2019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