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没出息、自私、不省心,这就是你的孩子没错的

2018-08-17  本文已影响4人  扯不动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1

几天前在高铁上眯着眼睛养神,身边坐着一对母子,孩子约莫四岁大小,拿着一本绘本和母亲一起阅读,在阳光中显得温馨幸福,然而他们的对话却让我皱起眉头……

“妈妈,这个是什么呀?”

“宝贝你看,这里是大学,等你长大了就要去这里好好读书哦。”

“哦,好的,那这个是什么呀?”

“宝贝,这是学校大门的保安亭,这是保安,你要好好读书,不然以后就只能做保安了哦。”

“哦……”

我睁开眼,看到孩子满脸迷茫地发出那一声听起来似乎是肯定的“哦”声,他的母亲也看出儿子一脸的迷茫,继续说着:“宝贝哦,你看哦,我们宝贝从现在就要好好读书,以后上最好的小学、中学,去最好的大学,如果不好好读书呢,就只能去扫大街,去当保安,成为没出息的人……”

所以,扫大街、当保安是非常低贱没出息的事儿吗?十五分钟的车程转瞬即逝,我下车时候仍旧看得出孩子眼中的迷茫,他一定和我想的一样:为什么只有读书才是好的?

两周前,老五给他儿子买了一套乐高玩具,这四岁大的孩子竟然蹲坐着研究玩弄五个多小时,丝毫不顾腿麻膀胱涨,老五自豪地和我说:“我儿子动手能力很强,可能会是个出色的工匠。”许多人一定会对老五这样的态度感觉到惊诧,“工匠”?别闹了,你老五真愿意让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动手的工匠?现在谁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要有名有名要利有利的社会精英,一个普通的工人阶级,那是真的没出息啊!

老五显然并不觉得沉迷动手能力会是多么没出息的事情,甚至乐于展望孩子未来成为一个专注于此的工匠,老五对孩子的最大期待,不过是让他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便是最普通的样子。

2

作为家长,我们都会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希望他们快乐成长、学识渊博、事业有成、生活美满……总之极尽完美。我们也因此给孩子规划好各种各样的未来,用自己的奋斗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来支撑这样的未来。从小托班开始就要找最好的学校,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我们都以为这就是能够给孩子付出的最大的爱,却终究忘了问了一句:“孩子,这些你要吗?”

影视剧中我们看过多少大财团大企业领导者的子女不愿意接替家族事业而一心想要在自己梦想上奋斗的桥段?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桥段并不遥远,家长们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却也忽略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成龙成凤。现代教育体制下所谓的“精英”只是一部分人群,然而每个人都将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数需要选择的岔路口让所有的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

老家有一家骨科中医据说传家三代,医术精湛全城闻名,老中医在儿子出生后就期待他能够继续接管家族手艺,将传承多代的骨科手法继续发扬光大。然而让老中医无奈的是,儿子虽然从小耳濡目染粗通医理,却在高中时期偷偷买回一把吉他整日沉迷,考大学的时候也没有遵从老中医的安排,进了音乐相关的专业,任凭老中医苦口婆心或是威逼利诱,就是不愿继续学习中医理论。反倒是老中医邻居家的孩子,从小对中医骨科产生极大兴趣,最终拜在老中医门下,接过了衣钵。

“我有时候甚至怀疑,我这儿子是不是抱错了。”老中医在和别人聊起此事时颇有感慨,“不过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有他的路,走得开心就行了。”

老中医还是释怀了,他终于接受孩子不在自己规划的道路上前进,接受孩子有自己的道路要走。

似乎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为了反抗父辈的束缚而努力,却在有了下一代之后将这一切忘记得一干二净,继续对孩子们施加来自自己的期待和掌控,这样的抗争常常像是一种循环,少有终结。

作为家长终究要认识到的一个事实:孩子终究是个独立的个体,并非是自己的私产。我们都该试图改变这种一代代掌控生命的轮回,让每个人都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色彩,即便这种色彩在某些人眼中显得如此平淡。

3

你知道吗?我自认为我不会成为控制孩子未来的那种家长,但是孩子的确不能让人省心呀!”一位朋友在一次聊天中和我一通抱怨,“我女儿三岁半时突然说想学编程,我也很支持地给报了编程的兴趣班,希望让她尽可能地尝试,但是她学了一年,又说不想学了,我正好也觉得编程不适合女孩子,就给她换了个舞蹈班。你看,孩子还是得有适当的引导,他们是没有自控力的。”

“适当的引导的确必要,但是我觉得你似乎还是在对孩子作限制呀。”我回道。

“哦,你是想说选舞蹈班的事儿吧?这的确有我的意思,但是孩子自己也的确不愿意再学编程了呀。”

“可是你忘了,一个三岁多的孩子能够坚持学习编程一年,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儿了吧?”我几乎是叫出我内心的感慨,“我自己尝试学编程,至今还没能坚持看完一章教学啊!”

“但是她自己说不喜欢学了呀。”朋友回答开始显得没有底气。

“那你有没有问过她,是否是因为学习环境?老师?同学?总之不一定就是编程本身让她不乐于去学的呀。”我看着她发怔的神情,颇有点着急,“好好调查一下,别白瞎了一个女版的编程天才。”

“恩,你说的对……”朋友带着心事匆忙离去,后来我也并没有跟踪具体的后续,但是相信朋友一定会和孩子进行一次深入地交流。

很庆幸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在给孩子最大的空间去让他们尝试探索,希望他们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只是还有部分家长无法压制住自己的控制欲,偶尔也会不深入了解就急忙将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加入限制条件中,并且给出一个类似我朋友那样看似非常结实的理由“她自己说不爱学了。”

我们都要谨慎地判断自己给孩子作出的选择是否正当,是否有一定程度上的设限,想要孩子有足够的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赋,家长也要有足够的克制去控制自己的期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外界的各种催促,这在当前浮躁的社会中,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要相信:认为孩子不省心的时候,恰恰需要去反思自己没有看到孩子最最省心的一面。

4

来自美国的布莱恩博士是有名的心理学家,这个75岁的老爷子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家从事生涯与人生设计的专业咨询公司,打造CareerDNA品牌产品,听过他课程的人都为他那种饱满而充盈的状态折服。我有幸听过他三天的课程,75岁高龄的他全程站立,常常讲课讲得忘记时间,他在课堂上就有顺带讲到对待孩子的话题,他说:“我们要给到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这种无条件的爱能够让孩子的自尊得到足够的滋养,让他们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加幸福。

在场很多人都疑惑于什么叫做“无条件的爱”。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说:“尝试接受孩子的没出息,克制自己的控制,努力欣赏孩子最好的一面,这就是无条件的爱。”我的措辞却遭遇到一位组员的强烈反驳:“我可不能够接受孩子没出息,未来的社会竞争如此残酷,我们如果这么放任孩子才真的是一种不负责任,未来他们竞争不过别人的时候,怨恨我们这些家长还来不及呢!”

我没有争辩,恰巧身边带了一本书,内容中有关于哈佛大学持续近75年的格兰特研究,结果显示的是一个人的智商、出身、体质等条件并不能够决定其未来的成功,反而是年少时期获得来自身边的人的亲密关系更能够决定其未来的幸福度。

这项耗费几代人跟踪研究的成果,恰好揭示了布莱恩博士所说的“无条件的爱”在孩子成长时期的真正作用,书中还描述了一项研究的重要结论:

幸福的人生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爱。这里的“爱”并不一定要是年幼或年轻时候收到的关爱或者是男女之间的爱。但一个人如果年幼或年轻时受到关爱,那么他以后的人生也更容易充满爱,也更容易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比如收获名望、高薪等。

这让我想起许多人在茫茫人海中追逐着看似繁华的光芒,却忘记那只是失去真实的浮华。

《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母亲误以为儿子参军是想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争夺名利时说过这么一段话: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

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沈母对儿子的爱在这段话中不难看出,这是希望孩子享受这生命的乐趣的爱,是指导孩子寻找生命真意的爱,是耐心辅导孩子走向属于自己人生道路的爱……只有这样的爱才培养出了在举国危亡时无法放下内心的对世间疾苦的大爱,终于在战场上壮烈牺牲的沈光耀。

想到这些,我突然明白了,所谓“无条件的爱”,恰恰就是让孩子长成自己的样子,就算明知道他是那个人群中最最平庸的人,你仍旧能够看到他让你感动的一面。而这样无条件的爱,终将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拥有更大的自我,更大的人生。


请你相信:

我说的一切,都是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