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
当我第一眼看到《许三观卖血记》这个书名时,他给我9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应该只是写一个普通的卖血故事,但我看完以后,小说又给了我很多惊喜,因为小说本身就揭露了很多人的善良,丑恶等情感因素,也写了很多人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体现了真实的人性,从中我们可以很好的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的缩影。
《许三观卖血记》讲述的同样是一个普通人活着的故事,相对于我而言,这篇小说留下了更大的学术空间是他注重表现人物的人性内涵,而不仅仅是命运对人物的压迫,《许三观卖血记》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承继了《活着》的基本主题,生命的难受悲剧,不同的是《活着》里面的福贵,面对一次次无情的死亡打击,仍然要顽强的活下来,而且《三观卖血记》里面的许三观,面对一次次生活的难关,用鲜血开始了漫长的救赎,对许三观来说,它对付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卖血,但每一次卖血,在余华笔下却有着不同的人生内涵。
《许三观卖血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血在中国人的生存观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钱与生命几乎处于同等地位,本质上其实是生命之源,但许三观恰恰以对生命的出卖,完成了对于生命的拯救和尊重。
小说围绕着卖血的经历,展开了许三观生活中的琐事,体现出一个男人所应当承担的某些责任,或许这也正是一种人生的无奈,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正是这些特点,使小说总是令人爱不释手,越往下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没有什么比亲情更珍贵,人生总要找一个寄托。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卖血之前,许三观和根龙阿方都会去拼命的喝水,一直喝到肚子又涨又疼,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将身上的血冲淡,这样身上的血就多了,还有许三观劝来喜来顺卖血时的一句:这身上的血就是井里的水,不会有用完的时候,这两处都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愚昧,给小说增加了一些幽默成分。
《许三观卖血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也让我们更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思想。许玉兰喜欢一有事就坐到门口去,把自己的家丑全部抖出来,因为这样她心里就舒服了,就平衡了,他不知道别人都是在看他的笑话,这也是他的愚昧之处。
卖血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文革时期离现在也只不过40年时间,小说向我们披露了40年前的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唯一可做的就是卖血,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老婆,第二次卖血是为了儿子一乐砸破方铁匠儿子的脑袋的医药费,自然灾害的那一年,为了让三个儿子和许玉兰不在喝玉米粥,许三观再次卖血,让全家人吃上面条,二乐在乡下插队,为了讨好二乐的队长,好让他早日调回城市,许三观又卖了两次血,请二乐队长吃饭,给二楼的队长送礼,一乐不是许三观的亲生儿子,但许三观最爱的还是一乐,对他也是最好的,一乐得了肺炎,在上海治病,家里没有钱,许三观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卖血到上海,为了救一乐的命,他可以连命都不要,隔三五天就去卖一次血,在松林还差一点把自己给卖死了,这些卖血的经历都说明许三观身为一个男人,身为一家之主,身上的责任巨大。一次又一次的卖血,为了儿子一次又一次的牺牲,也体现了他的父爱,他是用生命去爱着这个家。
《许三观卖血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小说中看着最令人痛心的,不是后半部主人公不断卖血救子的悲情,而是前半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折磨,也可以说这种夫妻亲子之间的无谓折磨,多少是来自平庸愚昧,但故事又告诉我们,许三观在更磨人的文革时期,一家人反而能在支离破碎的生活中。重新整合起来,把家庭批斗会变成了团结大会,自此许家五口的爱固若金汤,颇有患难见真情的意味,
许三观发现,许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由疼爱变为极恨有极恨变最爱,当中有一个醒悟的过程,很难得的事,再把许一乐当成亲生儿子的许三观,愿意让许一乐在何小勇病危时,让一乐再认何小勇一次爹,让许一乐为她的生父喊魂,
是因为爱,小说最触动我的地方,恨是痛苦的根源,不恨才是终极幸福,许三观最终还是摒弃所谓的人言,爱一乐如己所出,从最爱到极恨,再从接受包容,回到最爱,实在是很难得。开始不舍得用自己的卖血钱给一乐买一碗面,但结果找到一乐以后骂骂咧咧一通,最后还是把流浪了大半天的一乐带到胜利饭店,并温和的带着他去吃面,而后来为了治好一乐的肝炎,许三观边卖血边去上海,差点连命都丢了。
二乐去找一乐时,发现一乐病得很严重,当时她的紧张,还有作者对他行动的细节描写,都让我觉得很感动,这是手足情深啊!也许很多人都认为,父母对子女好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兄弟之间的感情那么深,就格外的让人感动。
小说写了很多关于这个社会的黑暗之处,看得让人愤慨,最明显的例子当属在小城内流传一乐并非许三观亲生,以及紧接在一乐闯了祸,打破了方铁匠儿子的头,后边出现的,以他们说开头的几个排比段,活灵活现的写出了众口铄金,三人成虎的威力,那些他们确实会对任何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多数是负面的,具有摧毁性,但社会就是这样的,过去是今天同样是,在这样的意义来说,大抵算得上是文明永远的诟病。
许三观一家就像是一场戏剧里面的主角们,天天上演着不同的戏码,但是人们都是抱着一种旁观的姿态去看这出闹剧,这是社会的冷漠,另外小说也写出了医院的黑暗,在中国社会上没有钱,医院是不会给你动手术的,是不会医治你的。
这种现象过去是今天依然是,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小说有一些章节是以文革为背景的,文革的大字报是真的可以要人命的,不管你是不是有罪,有人举报了你也就得背上那些莫须有的罪名,许玉兰就是这样一个受害者,为了表示忠心,还要在家里开许玉兰的批斗会,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这本书还写到了平等,作者在韩文版的自序中称这本书为一首关于平等的诗,而且三观是属于另外一种对平等的追求,她才不会通过死亡去追求平等,他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他是一个像生活那样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追求的平等就是和他的邻居一样,和他所认识的那些人一样。当他的生活极其糟糕时,因为别人的生活同样糟糕,他也会心满意足,他不在乎生活的好坏,但是不能容忍别人和她不一样,敢于追求平等是勇敢的,何况像许三观追求的那么纯粹,他要求的平等就是许玉兰给他戴了绿帽子,他就光躺在藤榻里,脚架在桌子上,啥也不干,把许玉兰喜欢来使唤去,最后他也要去跟那个林芬芳搞一手,他要求的平等,就是何小勇的儿子一乐闯了祸,要赔钱就该由何小勇出,他当了乌龟那么久已经仁至义尽了,作者这样写确实让人看起来觉得很好笑,但这些看似生活中最平常的事却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譬如:
为什么许三观所追求的平等会是这样子的呢?
是什么造就他这种想法的形成呢?
《许三观卖血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像是在向我们讲述一些很平常的生活琐事,还有一些荒唐事,对这些事的背后,却隐藏着很深刻的社会意义,文中的有些章节是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向我们再现了一些文革的场景,加深了我们对文革的了解。
这本小说越读越有味道,非常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小说中提到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深思,许三观的每次卖血都是他生活的关键转折点的记录,第一次卖血娶上了媳妇,第二次买血挽救了一个濒临破败的家,第三次卖血是自己的出轨,第四次买鞋时期望能改变儿子的命运,接连的一连串的紧密的卖血。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
当生活不再需要他卖血来维持,而他也是白发皑皑的老人,没有资格在卖血时,她嚎啕大哭,因为卖血也被他视为生命中的依靠,生活得以维持下去的有力武器,卖血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当他被血头拒绝,感到了绝望,感到生活已失去了一部分,如此荒谬的一种观念,但是如此真实,刚开头就让我无法连续的读下去,总是要抬起头,望望天空来调和一下被他冲击的头脑,
我有些事不是很明白,我想问问你,
说吧,
是不是没有卖过血的人的身子骨都不结实,
是呀。听到刚才桂花她妈说的话了吗?在这里没有卖过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
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已成为了大家生活之规则,成了人们判定某种事物的参照标准之一,
《许三观卖血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再继续看下去,感觉后面与许三观之形象有些不协调,尤其是关于一些各种运动的看法评价,好像是作者强烈想将自己的观念,通过许三观讲出来,以至于忘记了,许三观仅仅是个目不识丁,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观看到后面许三观,准备一路卖血,到上海来筹钱来救自己儿子命的时候,我无法看下去,弃之一边,以为会像阿方跟龙一样卖血而死,但是后来看下来并没有死,而是成功将儿子救了下来。作者把人逼到极限的角落,然后静静的观看,人在极限的环境下表现出的精神的忍耐力与适应力,其实这样的人,都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