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边骂的《都挺好》,或为国产剧实现深度题材回归提供范本
深度文娱导读:
最近,一部“边看边骂”的电视剧《都挺好》火遍了线上线下。所谓“骂”,并不是骂这部剧不够好看,相反,恰恰是因为共鸣感极强,让观众纷纷自我代入,跟随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地在网上进行热烈讨论。甚至没有看过这部剧的网友,也能从各大社交网络的刷屏中,知道了“苏大强”“苏明成”“苏明玉”等名字。
收视率持续破1,网络播放量达24亿,豆瓣评分8.3,微博每日热搜等实打实的数据成绩,让《都挺好》成为2019年度第一部收视口碑双丰收的爆款剧。上一次出现这样引发社会全年龄层热议的现象级电视剧,也许还是前年的《人民的名义》。
与其他狗血悬浮的现代剧不同,这部剧反映的种种现实问题,如同锥子一样,深深扎进了每个观众的心里。明明是人间真实的一地鸡毛,剧名却又叫《都挺好》。编剧王三毛老师给出了答案:“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找回来就‘都挺好’。”许多人感慨,在如今同质化、低龄化严重的国内影视剧市场,已经很久没出现过像《都挺好》这样,如此真实深刻又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作品了。
设置巧妙大胆 深入揭示原生家庭与成长之痛
原生家庭是《都挺好》选材的落点。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意想不到的隐患层层显露,关于苏父的安置和后续生活问题,打破了远在国外的大哥与本城的二哥、小妹三家的平静生活。一切成长中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都抽丝剥茧般地展露出来,决裂还是和解,是每一个人的难题。
原著作者阿耐,拥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社会犀利独到的洞察力,无论是都市生活类型的《欢乐颂》,还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大江大河》,她的每一部小说作品改编,都能成为时下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剧。因此,《都挺好》的原始小说素材本就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十分具有改编价值。
而在改编过程中,正午阳光的创作团队更是做了许多突破性的尝试。在主题和内容上,创作者不惧探讨更大尺度的社会问题,正面揭露原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缺陷,展现激烈的价值观碰撞以及残酷的职场生存法则。
对于国产家庭剧的印象,大多数观众还停留在隔靴搔痒、假情假意的亲情大团圆式情节模版上。然而,《都挺好》勇敢地撕开了中国式原生家庭用“爱”伪装出的面具,毫不留情地露出血淋淋的真实皮肉,“重男轻女”“啃老式陪伴”“养老模式”“家庭暴力”等一系列在过去影视剧中鲜少涉及的社会问题,都在剧中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
这个故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所有不幸产生的核心——苏母,在故事一开篇就去世了,且还是熬夜打麻将兴奋过度,这样突如其来又有点无厘头的去世原因。在剧作法上,这种人物写作方式叫做“不在场人物”。所谓的“不在场人物”,就是指这个人物全程并未出场,但却是整个故事戏剧情境的“奠基人”。他隐于幕后,但所有幕前人物的命运和行动都与他息息相关。因此,《都挺好》虽然是一个都市家庭剧,但它的内核,是一部成年人的成长史诗。
苏母在世时,所有人都被笼罩在她强势性格的阴影之下。无论是苏明哲、苏明成,还是苏明玉,甚至苏大强,苏家每一个看似已经拥有独立完整人格的成年人,其实只有在苏母去世以后,才真正开始了自我成长。苏母在世时,作为苏家的最高领导者,大家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承受着她带来的巨大影响;当苏母离开后,他们才会重新审视自己这么多年的生活,去开始寻找自己失去的东西,因此,也只有苏母去世了,他们的故事才能彻底开始。而采用突然离世的情节作为开场的大事件,让主角们措手不及,他们找回自己的过程才会显得格外痛苦与真实。
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抛弃了苏家这一环境,《都挺好》中每一个人物的成长线依然是成立的。众所周知,特定的人物关系是戏剧的基础和推动事件发展的重要因素,苏母的人物设置,不仅搭建了整部剧的情境,丰富了戏剧结构;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只有原生家庭中的某一集中式的符号彻底倒塌,其他人才能开始自己真正的生活。这种高级的戏剧审美,是以往的家庭剧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的大胆尝试。
尽管故事的主要人物关系以家庭成员的方式展开,但作为一部现代剧,人物的职场部分作为辅线,同样产生重要作用。剧中关于都市生活的描写,也涉及到几类典型人群的真实生存状况,例如上市集团中层领导之间的明争暗斗,公司合作的商战潜规则,海归就业压力以及回国后的落差等等。
由于文化、习俗等原因,中国的职场拥有一套自己的文化逻辑,其既不同于西方影视剧中公司制度分明的职场模式,也不是话本小说中的中国传统官场,它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充分融入了中国人追求中庸的性格特点。
在《都挺好》剧中,苏明玉作为女强人虽然奖罚分明,但在裁掉老员工时依然采用了迂回的客套话方式;而有关商战的情节描写更是十分真实,商场如战场,不过是一场知己知彼的博弈,而苏明玉因想挽回损失心切,擅自主动出击,反而让师父蒙总陷入被动,中国职场特有的微妙平衡与处世之道也在此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人物关系复杂多面,缔造人性中的善恶根源
如果《都挺好》只是一部“社会问题剧”,观众对于其中的人物没有任何感情,那它还无法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戏剧艺术是写人的艺术,这部剧的故事情节之所以能够直击人心,其根本就在于剧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塑造得丰富立体。
剧中获得同情最多的女主角苏明玉,也是原生家庭问题最直接的受害者。在她的成长中,她的身上始终带着原生家庭的伤害和撕扯,这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她的性格,以至于在工作方面,外表看上去已经是女强人的苏明玉,其实一直都没有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一旦碰到关键问题,过于专断的性格缺陷就会暴露无遗,造成她与母亲事实上个性相似的宿命式悲哀。
然而,把人以简单粗暴的“善”、“恶”来进行标签式划分写作,并非真正地写“人”。将人的复杂与无奈的选择真实呈现出来,才是这个人物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原因。苏家的每个家庭成员,就是这样的多面人物,究其原因,还是大环境影响下,每一个人都背负着原生家庭沉重的烙印。
大哥苏明哲是典型的“中国式长子”,一味“愚孝”却不顾现实情况。常常在弟弟和妹妹面前好为人师,大道理头头是道,却从未反思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过什么。从小优秀的苏明哲期望远走他乡,出人头地。然而现实却是人到中年失业在家,空有名校毕业生的名头。巨大的心理落差,又让他对远在国内的苏家产生了“故土式”家庭幻想。因此,回到国内以后,他将多年中失去的家庭温暖,投射到不切实际的空谈之中。
网友被气得要在微博上“众筹暴打”的“妈宝男”苏明成,同样也是被原生家庭“毁”掉的一类人。有这么一句话流传,最深层的伤害,不是对你非打即骂,是一味宠着你,把你养成一个废物,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活。苏明成打小嘴甜的性子,成了苏母不幸生活中的慰藉,尤其是哥哥和妹妹不在家的时候,苏明成是唯一陪在二老身边的孩子。因此苏母格外偏袒苏明成,让苏明成失去了独立成长的最好时机,苏明成也一直依赖着母亲生活,习惯性用暴力解决问题。然而二人的“共生关系”在苏母离世的时候戛然而止,所以,苏明成才成了兄妹三人中成长最困难的人。
而被大家恨得牙痒痒的苏大强,之所以会有种种难以理解的行为,则是长期不幸生活后的一次彻底的报复。苏母在世时,苏大强无疑是懦弱的,叫他往东,他不敢往西,“没用”、“废物”是苏母整日挂在嘴边对他的评价,他也只是默默接受。多年的压抑,让他习惯于在家里吵架时借口躲起来,连替女儿说句话的勇气都没有。然而在老婆去世后,苏大强多年积压的怨气在这一刻统统爆发,认定余生一定要为自己而活,甚至不惜牺牲儿女的幸福。
看似是一切痛苦制造者的苏母,其实一样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婚姻的不幸使她失去安全感,她无法化解自己的痛苦,于是把自己所遭遇的痛苦又统统转到女儿身上,而这一切行为也让她彻底成为家庭的“暴君”。
因此,从苏家父母到三个子女、儿媳,都处在家庭责任的重压之下,每个人都感到为这个家付出很多,都觉得自己不容易,才导致彼此之间矛盾升级,问题加剧。许多观众在看剧的过程中为苏明玉鸣不平,认为这样的家庭,不应当以和解作为结局。然而,这并不是好人与坏人之间泾渭分明的好莱坞大片,现实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标签,它永远充满无法言说的纠葛,这些无法用理智的对错来解释,只能通过自我成长来进行救赎。对人物关系深层复杂的刻画,也是《都挺好》有别于其他家庭剧的一大特色。
题材探索深度突破,为国产剧实现“都挺好”打下基础
《奋斗》《双面胶》《北京青年》……十几年前,电视剧还会呈现普通人在爱情、事业上的焦虑和迷茫,房贷车贷、家庭工作、父母孩子……生活如同炸药桶,任何一件小事就能点燃爆炸,龟缩在背后的,是长期以往的焦头烂额。
然而近年来电视屏幕长期被家长里短的婆媳伦理剧和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霸占,观众流失严重,国产剧似乎已经成了狗血的代名词。因此,网剧诞生后,年轻观众便宛如报复一般,纷纷扎进这个全新的模式中,以表示与传统电视剧观众划清界限。
本以为网剧会如同美剧、英剧、日剧,让国内的影视剧终于拥有更加丰富的题材和更具风格的表达,但是,随着资本的全方位介入,IP改编与流量的兴起,网剧逐渐成为工业流水线下的产品。无需对人物与故事进行反复推敲,某一种类型的剧火了,立马跟风制造出一批批毫无嚼劲的“纸片剧”,最终让影视创作变成了批量化制造垃圾,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好作品也越来越少。
“岁月静好”式甜腻的背后,是为了造梦而进行的无限复制。苦涩的现实生活无以慰藉,于是很多人便期望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美好的幻影。大把大把的甜剧、爽剧应运而生。然而梦境清醒后,现实依然是一片泥潭,最终大家发现,每个人都要去面对与生俱来的痛苦与黑暗。因此,创作者需要站出来揭开表面那层糖衣,创造更有力量的作品,因为能真正带来震撼的艺术,总是与我们的痛苦相关。
苏明玉的扮演者姚晨也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接下苏明玉这个角色看重的也是原生家庭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影响,“这个题材是稀缺的,会触碰到很多人的痛点,可能因为太痛了,有时候反而大家没有做好去面对它的准备。”
事实证明,正午阳光的这次题材探索是成功的。国产影视剧在深度题材缺失已久,《都挺好》的爆红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反映了观众对于该类影视剧的期待。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都挺好》都以更犀利尖锐的笔触,讲述着普通人真实又艰难的生活,与原生家庭的割裂与纠葛。在以往都市家庭剧中浮于表面的婆媳、财产等浅层议题衬托下,《都挺好》显得弥足珍贵。
放眼望去,不少制作公司依然期待依靠模仿爆款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却忽略了观众的真实需求,影视剧中充斥着猎奇的故事情节,对于真实生活的关怀却少之又少。也许国产电视剧也需要像剧中苏家的每一个人一样,将那些丢失掉的深度题材找回来。找回来了,那就“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