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书屋遇见最美的文字更文800字点赞

在学文言文漫谈系列(2)

2024-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紫湘Via

今天来说说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朋友们,都还能背得出几句吧?我认为这篇也很好的体现了说话艺术和处事风格。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和警戒自己。为何要给一间陋室刻铭,而且还极力辩证它不陋呢?

这就要说到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翰林学士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唐顺宗李诵年间的事),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先安排刘在城南面江而居,刘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刘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对于作者的遭遇,又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淡然处之呢?所以当我们再回去看原文,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了呢?

山不在高,水也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会有名气,而陋室也会因为有了品德高尚的人居住而声名远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突然想起来这两句景物描写是我上学时就很喜欢的,但那时可能模糊了本文的创作背景,只是单纯的认为这两句充满诗意。

再连上后面两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就是在说青苔在石阶上照样绿意盎然,野草在荒地里依然郁郁青青。我刘禹锡在哪里都不改本色,我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你们这些)无学之辈。

作者是以青苔和野草来比喻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气节的写照,是不屈的宣言。(摘自赏析资料)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多好呀,你(和州知县)能做得到吗?

还有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呢?是因为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子云)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

由此看来,刘禹锡是何等的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当他最后问出那一句“何陋之有”的时候,我想那位心眼小又不识才的和州知县肯定气死了吧?

怎么样?我刘禹锡根本不在乎,根本不屑与你这种小人为伍!我心内有乾坤,充满阳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