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也不爱吃鱼头

2024-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我不是二狗我是二哈

不喜欢过于愚忠的人,人设过分扁平,像拉不长的口香糖。

最近在拜读纳西姆的《反脆弱》,除了一系列颠覆常规的认知外,作者提到对以往英雄的赞颂——那种勇于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牺牲自己,并为后人创益的悲歌式传奇人物,与如今那些喝着香槟玩着游戏不承担丝毫风险却对运行规则指手画脚的当权者们形成强烈对比。

让我适时想到周生辰的故事。

在终于地剧荒过后,我看完了这部赚足了众多观众眼泪地剧,可是对于男主这种心兼大爱,忠心为国地“愚忠”式牺牲自我的性格,我却并不看好。

过分扁平的人设,就像拉不长的口香糖。

对标到人物性格,总是欠了点灵气,安全感。

比起大爱式的无私奉献,我更希望身边人都是生动的个体;会不满,会大哭,也能在每一次事与愿违过后选择轻松上阵。究其根本,生动,有它迷人的魅力。

或者可以代入到早些年牺牲自我地中国式教育,“妈妈不爱吃鱼头”,一如大多数家庭里的长辈们所做的那样——所有难得的吃食一定是留给孩子们放学回来。就此而言,在与自私天性的抵抗前,我们丝毫不怀疑父母辈这般对子女爱的深沉。可不知道不由分说被“优待”地孩子内心是否在接受这些善意时足够坦荡;她会不会偶尔也因为自己没能拿到小红花辜负了家长的期待而惴惴不安着?会不会在日后对橱窗里摆放的连衣裙移不开脚却因裙子的价格几乎接近父母半月的工资而萌生一些虚荣心地反噬并身感歉疚?

比起深沉却不可言说地爱意,我总是更偏好外露且及时消解地成长氛围,后者让我觉得,我并没有天生就是一个“负债”的工具,而是与他们在一起经历,共同收获~

好在,九零后的父母为我们带来一种很新的育儿方式~

#周生辰地悲哀#育儿理念#九零后育娃#中西方差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