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的三个错误方式,很可能你正在用?

2020-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牛柏常

我们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一直到生命的结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终身学习者。

从根本上看,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使用知识;而要使用知识,就需要记住知识。因此,说学习等于记忆,也不为过。我们平常也说,这个人记性好,学习肯定不差。

多年以来,我们积累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学习方式,比如用荧光笔涂色、下划线、抄录,以及短时间内多次重复(临时抱佛脚)等等。

经过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发现其实这些方式都是错误的,不利于我们真正去掌握所学知识。

最常见的有三种错误方式:

1.下划线/荧光笔涂抹。这种方式之所以是错误的,在于它会让扰乱我们的元认知,让我们产生自认为已经掌握了的错觉:画了涂了就等于掌握了。

而实际上,你并没有记住,它只是给了你将来可以检索的标记罢了。

这就像是你去通过百度百科,知道了某个概念,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实际情况往往是,只要你关闭百度,可能你就已经忘记了。

2.短时间内的不断重复。这种方式,可以让你暂时记住某些知识,比如在应付考试时,有一定的作用。但实际上,你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知识。

有实验证明:把四节课放在一个下午集中上完,和每个星期只上一节课分四周上完,这两种方式在测试检验出的学习成效方面有着天然之别。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某门功课考试前,拼命翻书学习、记忆,但在考试结束后,所学习记忆到的知识很快就忘记了,如果是没有考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得更快。

3.短期学习后不再使用。试想一下,你现在还记得多少在大学学到的知识?

俗话说得好,学以致用。短期的学习只会在大脑中形成浅层的链接、表征。如果将来没有对这些知识进行使用或者检索,将很快就会被遗忘。

那么,正确的知识学习姿势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是要不断的检索。老师对学生经常开展的测验就是检索的过程,也是巩固记忆的过程。你检索的次数越多,知识将记忆得越牢固。

其次是要有成长思维。不要因为一次检索效果不理想就放弃,要相信自己,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就好。

人的智商差异是微乎其微,只要能够努力学习,不断检索,保有成长思维,你也可以成为所在领域内的专家。

第三是,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如果你能把学到的知识,不断的用于实践,实践则会不断反馈给你信息,形成良性循环,加深你对知识的心里表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