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钱林:好的家教,要给孩子强大的精神力量
以追求引领追求
自学,有时需要意志力。我觉得,需要志向来激励。孩子的成长,自学能产生推力,志向能产生引力,两者如果都具备了,学习就不会差。
希望孩子有志向,家长要把自己的追求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俩读小学时,领导安排我到新开发区的小学当校长。我就与孩子俩商量去不去。我没有希望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只是把“与孩子商量大人的事”,作为家庭教育的事来做。
有时候,我更喜欢把自己的失败展示给孩子。比如,有次去考研究生。我的英语很差,肯定考不上,但我还是去考,并且让孩子俩做做“爸爸考上研究生的梦”。结果,自然落榜,孩子俩很难过。我觉得,我展示给孩子,是屡败屡战的精神。这也就是精神的引领。
尤其是,我喜欢与孩子一起“做梦”。如,两个孩子出生后半个月,我家乡有特大台风登陆。这本来很正常。等他们稍懂事,我就说,“你们看看,凡历史上名人出生,都会有自然灾害的,如岳飞出生时家乡发大水”,两个孩子深信自己会成为名人,不然“怎么会有特大台风登陆呢?”
我孩子有任何志向,我都说好。我有一句教育名言:教育,要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而不要太在乎是否圆梦。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有梦想就会有引力,有梦想就会有精神力量。
以精神引领精神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碰到困难。有的人碰到困难就萎靡不振,有的人却会从困难中获取人生智慧,这取决于人的精神。家庭教育,要引领孩子不怕困难的精神。孩子的精神,是可以培育的。精神成长,靠的是精神引领,包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引导孩子阅读,能带给孩子精神食粮。有专家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精神成长史。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我喜欢引导孩子读名人传记。两个孩子小时的偶像是爱因斯坦。
我出差时看到爱因斯坦的书都会买来,肯定是两个孩子最喜欢的礼物。看到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感受到的就是科学精神;看到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写信,赶在德国之前研究出原子弹,看到爱因斯坦晚年致力于销毁原子弹,看到爱因斯坦放弃了以色列总统的提名,感受到的就是人文精神。
“读万卷书”外,“行万里路”也是好办法。我儿子6岁时,我带他到清华大学。我说,“地上的每一块石子,都曾经有名人走过。”我儿子说,“是的,包括今天我在走。”受到我表扬。有次冬天,我陪同我女儿到北大,看结冰的未名湖。当然,我更多的是带孩子到家乡的一些景点走走,每个地方都有特别人文元素的景观,基本上不花钱,孩子的收获也不小。
把长辈的创业故事告诉孩子,特别能传递精神力量。我小时,我父亲在村里做些泥砖,烧成青砖赚些劳力钱。村里有人做坏事,夜里用松树枝在砖窑上挖了个洞,后来青砖都变了质,我家亏了一大笔钱。记得当时,我母亲跑到村里老人亭哭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