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运营动作变得更有吸引力?
曾经有段时间做运营,会有一种疏离感和漂浮感。
没有触及到运营各环节中的真正要义,以及和各个节点上的人进行真正的连接。
好像一个机械执行流程的人一样,这样就会觉得运营是一件琐碎无趣的事情,会慢慢把学员当数据而不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人。
有一次看到黄有璨的分享很有启发,他说:
“多触动用户,少推动用户。”
他解释说:“推动逻辑,顾名思义,就是把用户推向一个你已经准备好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用户保持不动,推的行为才是成功的。推动有点像“套路”。
什么是触动逻辑呢?就是发起了一个动作,会被用户感知,双方产生了共鸣,彼此都被打动。”
那么,具体如何设计动作才能被用户感知到,从而引起共鸣呢?
核心要义在于: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事为中心。
这一点乍看之下是正确的废话,但是在执行的时候真的很容易变形。
举个例子,昨天我们开价值营的助教启动会上,曾探讨了一个话题,每周的小组讨论,到底是按照当中的学习主题来进行话题设计,还是用私董会的形式来解决大家的实际问题。
之所以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们过往的会议设计都是按照话题来设计的,从表面上看,是完成了课程内容“学-练-思-用”的学习闭环,这就是所谓的“以事为中心”;
但实际上有的人可能对于这些话题并不是特别关心,这样的会议就会变成运营者和学员之间的一种“假面双人舞”,没有真正的打开和连接。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要更多地“以人为中心”,更改为大小周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过度,先用话题讨论的方式建立场域的熟悉感和安全感,再中间穿插着用私董会的方式来让大家交流自己的“真问题”、从而引发“真情绪”、促进“真行动”。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运营需要有情绪
曾看到过一句话,觉得甚好:
“运营就是直面人的七情六欲。”
所以,在运营的时候,要想像高手追妹子一样:用理性准备,用感性相处。
只有让对方先“懂”,才有可能能让对方“动”。
你要在感知层面上懂得用户的情绪,让对方感知到你是懂我的“爱与痛”的,对方才能够关注到你、参与到你设计的活动中来。
举个例子,我们一般会在各种节假日做一些书籍影视作品的推荐,目前阅读量较高的两篇是:
《女神节书单|你生而强大,又向往自由》
《国庆假期,推荐值得收藏的10大顶级记录片》
我们在策划这两篇推荐文章的时候就非常考虑到用户的情绪,在标题和推荐语上都下了功夫,所以阅读量和转发量都还不错。
2.运营需要有故事
一个好的故事,可以为你的运营流程注入灵魂。
一开始我在做助教启动会的运营流程讲解的时候,会非常的干巴。
现在我会刻意收集用户的故事,特别是那些关于改变的故事,添加到合适的地方,就会有非常好的影响力。
比如说,在助教反馈作业的时候,我会先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理解和接纳的前提是看见。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看见和被看见。和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我在XX训练营中,和一位学员之间......”
然后我分享了自己去学习课程的时候会以终为始地去立下“军令状”,从一开始就确立学习成果目标,定初心、表决心。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分享,让大家在会议结束之后,将近晚上11点过了,大家也自发地在群里分享了自己担任助教的“军令状”。
3.运营需要有结果
像我们做职场垂类的学习成长话题的,经常会把“成长”挂嘴边。
但什么是真正的成长?
如何才能让用户在上完我们的课程之后感知到自己成长了?
这个标志着成长的关键产出物是什么?
有以下几个思考维度:
(1)认知改变:感知到自己从一个认知起点到了另一个认知里程碑,例如对于学习这个概念,大家原以为就是一个人苦哈哈地去学,但其实更好地学习理念是“学习即连接”,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有趣的方式去进行连接式学习,从而盘活学习过程中“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
(2)行为改变:拿到工具箱/行动卡之后去践行,例如我们在训练营结束之后经常会让大家做“百日计划”或者结对子进行相互监督,让学习的余温不断发酵,促成真正的改变;比如有人在去年参加我们的价值营之后,加入了社群伙伴后续组建的每周复盘群,后来每周不落地坚持周复盘);
(3)资源获得:用户之间的连接和赋能也至关重要,例如我们有学员在转型的关口在群内会连接到一些HR、简历专家,对于自己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寻求到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4)实现变现:这是最直观的获得。例如我们培训师训练营中有伙伴在磨课的时候,就被学员中的一位大型企业HR相中,邀请到公司做分享;
总之,在学习的最后一公里,要让用户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所以,从“推动”用户变成“触动”用户,需要在运营中添加情绪、故事和结果。
学会将心注入,做既有效率又有温度的运营。
正如黄有璨在《运营之光》里面写过一句话,让我很触动一样:
“我觉得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所在,就是“你能够以自己为杠杆,去撬动起来成千上万人的愉悦”这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