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教法

智随法师|往生正因

2018-10-04  本文已影响33人  宗直

既然我们选择了念佛,就要懂得往生的正因。印光大师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开示,文字虽不多,但讲得非常明了。

1、往生与否,全凭信愿

印光大师讲往生正因是以信愿行为标准——信愿是正因、念佛是正行。

而古代的昙鸾、道绰、善导大师这一法脉是讲信愿行一体,六字名号具足信愿行,所以不会把信愿和行分开来讲。

但是后来的祖师,从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到印光大师,他们对善导大师的著作接触得比较少,除了印光大师见过一些,其他人几乎都没有见过。所以,后来的祖师大多是以信愿行作为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他们在讲信愿行的时候,也就分成了两部分:

第一,强调信愿;

第二,强调念佛。

有些人特别注重念佛,讲功夫、讲境界、讲一心不乱,就把信愿抛掉了。

而蕅益大师和印光大师就先把往生的正因告诉我们,正因就是信愿,然后再来讲念佛。信愿是正因,念佛是正行,这样作了区分,让我们知道往生的因在哪里。

虽然这种讲法跟善导大师讲的有相通的地方,但还是有些微细的差异。善导大师讲信愿行是不会分割的,信了就会念佛,念佛就是信,念佛就决定往生。所以,不会单独去立一个信愿,把信愿行分开来讲。后来的祖师一般都是分开讲,像蕅益大师就把信分为六种——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结果很多人学了半天还是稀里糊涂的,“到底我有没有信呢?”不知道。

所以,对于信愿要善于理解,如果理解不到位,可能会把信愿看得过了头,甚至有意识地在理论上去关注它。

我们来看印光大师对信愿的论述:

往生与否,全凭信愿。

这个涵义来自于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能不能往生就看有没有信愿,有信愿就可以往生,没有信愿就不能往生。我们经常问某人能不能往生,不用问,看他愿不愿意往生就行了。

也就是说,我们判断一个人能否往生不是看修行好坏,不是看善根多少,也不是看临终的瑞相怎么样,而是看本人内心愿不愿意往生。

愿意往生,相信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就像一个人拿着箭想要射大地,只要一松手,“哗”的一下就射中了。

我们关心一个人是否能往生,不是关心结局,而是关心他愿不愿意去。

阿弥陀佛早就在极乐世界等我们往生了,已经等了十劫了,只要我们愿意,阿弥陀佛马上来接引,但我们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要往生。比如,我们经常听说某些人临终时的现象,说“佛都来了三次了,他还不想去”,那到底是我们辜负佛,还是佛辜负我们呢?很多人怀疑往生,认为往生很难,因为看佛都来了三次了,他还不能往生。这不是说明往生难,而是说明人的贪心太重。佛千辛万苦地从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外来了三遍,他还不去。

见此,我们就应该反省自己,是我们辜负了佛恩,不是佛不来接我们。佛主动来到我们面前,就等着我们点头,但我们始终不点头,“哎呀,我还有儿女呀,我要是走了,他们怎么办呢?我放不下啊。”你放不下,佛也无可奈何。

所以,能不能往生是看我们的信愿。

2、信愿具足,万不漏一

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也。——增广上·与陈锡周居士书

这段话我们要好好体会。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真信切愿,如果不相信阿弥陀佛,不愿意往生,即使很有修行,有神通,有智慧,有力量,有辩才,能说法,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

经常有人问有修行是不是就能感应道交?这就告诉我们,纵然有修行,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

很多人会误解感应道交,认为应该是修行好才能与佛感应。恰恰相反,如果没有信愿,纵使修行再好,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也就是说,最多得些人天福报,种下一个未来得解脱的因。这一世不解脱,那就下一辈子,下一辈子还不解脱,就再下一辈子,反正轮回的时间长着呢。虽然人的寿命很短,但是我们真正的命很长,也是无量寿,不过是轮回的无量寿。我们的寿命在轮回,阿弥陀佛的寿命在解脱,这就是差异。

所以,感应道交不是靠修行得来的,而是靠信愿得来的,有信愿就能感应道交。

“我相信阿弥陀佛,我愿意去”,这就感应道交了。感应道交很简单,不是说一定要有特别的感应。“感”和“应”是两个字,我们有感,佛就有应。我们怎么感呢?“我愿意,我发愿往生西方”,那么阿弥陀佛当下就应了,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就等着我们来感他。“若信愿具足,则万不一漏”,信愿具足自然一个不漏,有一万个就往生一万个,百分之百往生,百发百中。

为了让大家坚定信愿,我们再进一步说明一下。有很多人都从理论上去研究到底什么是信、什么是愿。

广东有一位居士,听说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他就开始反观自己到底有没有信愿:“我是不是真信切愿呢?我现在有没有信愿呢?到底我的信愿真不真实呢?”

于是他就想找人来印证一下。这位居士就开始到处找名师,先跑去四川一处有名的净土道场,后又跑到江西一处有名的净土道场。他就跑到这两个地方问:“大师,什么是真信切愿啊?”可听了之后,还是云里雾里,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真信切愿。

实际上,从佛法的理论来看,如果把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弄明白了,我们自然就有真信切愿,不用去问别人——我们对佛有信仰,自然就有真信切愿。

3、往生与否,不关学问

印光大师也作了很多开示来说明什么是真信切愿。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续编上·复智乐居士书

这就说明往生跟认不认识字没有关系。很多人说“我不识字,我没有文化,我看的书少”,没有关系,因为这不是信愿的前提,信愿的前提是你相信就行,佛说念佛能往生,你信了就行了。如果你听到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你不往生,我不成佛后,你还在那里问:“阿弥陀佛,我怎么能往生啊?”就表示是你自己没有找到根源。

往生跟认不认识字没有关系,一个字不认识也能往生。古代有猫、狗、鸡、鹦鹉、八哥等念佛往生的事例,我们还能说“我不识字啊,我不能往生”吗?我们比鹦鹉、八哥好很多吧。

4、不问罪福、时节、诸缘

如来一代所说之法,皆令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唯净土一门,专重佛力。以佛力故,虽罪业深重,若具信愿,皆得往生。

——三编上·复陈士牧居士书一

不识字是从有无文化这个角度讲的,跟学教理有关。那么除了理论之外,对于业障深重的人。

印光大师讲:罪业虽重,亦得往生

业障再重,只要相信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西方。所以,往生跟业障没有关系,不用关注我们的业障。

善导大师对此有几句话讲得非常好,我们要多多思惟,“不问时节久近,不问罪福多少,不问时处诸缘”。这三句话就像禅宗的三棒喝一样。善导大师的这三句话其实也是在棒喝我们。

“不问罪福”,就是不要去问罪多少、福多少,我们天天都在关注自己的业障深、烦恼重,其实这些都不要去问。要问什么呢?问是否念佛,念佛就能往生。

满身业障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业障轻也念南无阿弥陀佛。不管有没有罪,不问罪福,只管念南无阿弥陀佛。

“不问时节久近,不问时处诸缘”,所有的人,临终也好,平常也好;年轻也好,年老也好;出家也好,在家也好,只要念佛就很好,不念佛就都不好。即使出家了,不念佛就不好;再年轻,不念佛也是浪费青春;老年人再晚念佛也不算晚;临终时念一声也不晚,就跟坐火车一样,临开车前一秒上去也行。

所以,往生跟我们的罪业没有关系、跟学问没有关系、跟知识没有关系。

跟什么有关?跟信愿有关。

那跟一心不乱有没有关系呢?是不是要达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呢?有很多人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听别人大讲特讲要一心不乱。本来心还很安宁,结果一讲一心不乱,心反而就乱了。很多学净土法门的人,心都是被讲乱的,不是修行不好,是被别人讲乱套了。这就是知见混乱扰乱人心。

所以,佛法要善学,不会学的人学得越多就越乱。本来可以往生,今天看到往生希望了,明天听别人一讲,觉得往生的希望没了。这到底是在听法还是在败坏自我?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要真正地依教奉行——依佛所说。

净土教法非常重要,大家要如理如法地学,“如是我闻”,不能胡思乱想,自己想一套。

智随法师|往生正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