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阳光,何惧忧伤
初见她,一个瘦弱忧郁的女孩。愁容满面而又自卑怯懦。
她——小璐。父母因生意败落而债台高筑,便自私选择了悄无声息地远走他乡,狠心地将年幼的小璐,抛给了年迈多病的奶奶。她们祖孙俩儿,卖掉了老家的房子,躲着债主,逃也似的租住在郊外,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廉租房中。
那是去年九月底的一个晚上,我走进了她们的廉租房。那是一个廉租集中点,几十间低矮破旧的平房,挤暖似的簇拥在一起。局促狭窄的屋内,昏黄的灯光,照在陈旧斑驳暗灰色的墙壁上,显得格外孤寂凄然。两张单人床交错在一个角落,一张半旧的桌子一个看不出本色的衣橱,霸道地占据了整个空间,别无一物,包括一本书。在床与桌子的夹缝里,站着惶然不知所措的祖孙俩儿,和脚不知何处安放的我。
奶奶抹着眼泪直说对不起孩子:“孩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也没钱给她买书啊本的。我晓得孩心里难过,你看那满脸的疙瘩怎么也不能消除,都是想爸爸妈妈想的。人家孩都有娘啊老子疼,我家孩没有,我又啥也不懂,作孽啊!”孩子神情黯然,默默无言地趴在奶奶肩上,摇头,流泪。我问她有什么爱好,她说平时喜欢仰望天空,书籍是她最大奢望,自己一本书也没有,也不知看什么书。
回家后,我立即从家里找出毕淑敏的一本书,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给了她。她摩挲着手中的《预约幸福》,眼中透出惊喜,又有几分惶恐。我跟她说:“书非借不能读,这本书是借给你的,你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读完,来跟我换第二本。”她坚定地点点头:“好。”没有想到,一个星期后,她拿着看好的书,笑意盈盈地站在我面前。她目光灼灼地说:“原来,我也可以很幸福,只要我足够坚强,直面我的生活,哪怕是再不堪的。”
我笑了。抚摸着孩子那羸弱不够满怀的削肩,自己竟然有一种难以自抑的苍凉与辛酸。我告诉她,人,不管处境如何,只要心中有阳光,她的生活就会开满鲜花,便不再惧怕忧伤。
此后,我一次次地走进了她们祖孙俩儿租住的昏暗小屋,走进了这对无依的祖孙俩儿的生活。
每次去,我都带上和儿子一起购买的零食和衣物,当然也少不了一本给小璐精心挑选的书。我鼓励她,读书还可以在日记本中做了一些微言大义,隽永深刻语句的摘录和自己感悟性的点评,她欣然。在不够光亮但还算柔和的灯光下,我们谈天说地,一起探讨毕淑敏的平和清澄,林清玄的超脱淡远,贾平凹的质朴深邃,老舍的幽默乐观。那小屋内,荡荡融融的是我们在阅读中的思维火花,是交流里的充实快乐。富在心饶在怀。这时候,小璐的眼神变得熠熠生辉,常常妙语连珠出语不俗,大笑时特别开怀。奶奶则一旁乐呵呵看着我们,有时眼泪竟然滴在了笑容上。
将近一年,她就已经看完了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欣喜是自酿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心灵归处是幸福》、《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以及林清玄、朱自清、丁立梅、贾平凹、张晓风等现代作家的多部文学作品。而今,我鼓励她把选择书籍的目光,向文学以外延伸转移,并给她提供哲学、地理,甚至军事方面的书籍。
在这一年里,这个女孩渐渐地脱离了羞涩自卑。已经和我一般高的她,面色白皙而光滑,笑意盈盈。她在摘抄本中这样写道:“毕淑敏是个母性光辉特别强的作家,她的文字质朴如天地山河,真情似青草鲜花。她的文字中对生命的感悟让我感到快乐幸福。本以为我的幸福之门,是关闭着的,现在我感觉我看到了广袤的旷野,清风霁月,布满鲜花与星光,足够照亮我前方的路。原来,我一直是这么幸福多彩地生活着。与好书相伴,是极好的……”
这孩子在这近一年的阅读中,真正地改变了生活态度和价值判断,甚至面容气质。爱上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都折射爱的光芒。她的自卑与怯弱,就像被丢在了葳蕤的百草园中,化作了助她成长的土壤。而今娇小的她,已经被柔化浸润得像一株能抵抗朔风的劲草。
她的奶奶时常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当初,我的那两个逆子不负责任地丢下这个孩子,我们也抱怨啊,有时都觉得没办法过了,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好。别看这孩子平时不怎么开腔,但是肚子里敞亮着呢。她喜欢穿你买的衣服,到家就喜欢谈论她看的书。她变了,她有一个你这样的像妈妈一样疼她的人,那是她前世修来的福分啊!”
我笑了。我知道,小璐的变化其实源于她读的书。那些书中的鲁殿灵光,给她柔弱的躯体里,注入了不可避易的阳光与温柔。书,让她把生活中孤独难耐的辰光,换成了巨大的享受的时刻。
是的,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容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强自立;我们也没有能力对抗不可预知的灾难,但是我们可以拥有让我们跨过困难的坚强;我们暂时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让我们内心充盈的圣贤书。只要我们心中有阳光,那就不惧忧伤。只要我们深藏不屈的灵魂,坚持在荒原上不断开垦,人生的坎坷与挫折,就可以消融淬炼成照亮前路的吉光片羽。如此相信,只要保持仰望的姿势,总有一天,尘埃中可以开出最硕的鲜花,寂然欢喜。
小璐,我亲爱的小孩,愿你永远这样快乐坚强下去。
故事的背后: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耐不住固有的寂寞,选择一种出走的生活方式,留下孩子和老人独处。这些留守儿童,缺少来自父母和他人的真诚关注,容易养成孤僻自卑,固执甚至偏执的个性。于家于国,都是一个不安定的因子。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是每一个有社会良知的人的责任。我们的温情介入,除了给他们地提供生活上的物资以外,真正地走进他们的生活,用真情关爱,给他们带来来自他人的温暖,是很重要的。书籍,则是厚实内心,丰盈精神的一个重要法宝,所以给他们有选择地提供书籍,指导阅读,十分必要。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我们身边的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
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孤独者,需要抱团取暖,温暖彼此。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度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