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心情随笔旅行•亚洲

消失中的中华民国(二)

2019-03-20  本文已影响2人  1aefcb169acf

因为对民国历史的兴趣,我把打卡点都集中在了国民党相关的景点。国父纪念堂,中正纪念堂,士林官邸,国立故宫博物馆——也算是相关吧,当初蒋介石逃往台湾,随行带走了大量文物珍藏。

国父纪念馆和中正纪念堂的内堂比较相似,都是一座人物雕像,每到整点便会有站岗士兵交接仪式。

中正纪念堂内的蒋介石铜像

外面的差别就比较大了,国父纪念馆整个外观其实很朴素,正对着一座公园,如果不仔细找,游客或许会把纪念堂当成公园里本身的建筑,并且纪念堂外面有很多学生样的年轻人在练街舞,很是热闹,全然生活的气息。

国父纪念馆

而中正纪念堂造型是仿北京天坛之顶、埃及金字塔之体,看起来似中国宫殿式建筑,高耸威严,气势雄伟。纪念堂正对着一个广场,名为自由广场,据说是台湾人游行集会的必选之地。

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对面的自由广场

两个纪念馆和孙中山或者蒋介石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所以其实对于这类纪念堂的意义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

小插曲,爱玲和我说,在台湾大家说蒋中正多过蒋介石,我说在大陆大家都说蒋介石。然后在去中正纪念堂的路上,我偷听到旁边的一群人在讨论,说蒋中正是蒋介石的儿子,不禁莞尔,猜想可能也是大陆来的游客吧。


士林官邸是我个人觉得很有意义并且值得的一个景点了,里面很好地保留了蒋氏夫妇在台湾生活的住处,只可惜不能拍照。官邸外面有很漂亮的中式庭园,绿化得非常好,再加上拱桥,曲池和流水的东方庭园式造景,走在其中就仿佛走在古代中式庭院里。

士林官邸公园 士林官邸公园 士林官邸公园

官邸背靠着福山,严严实实地藏在园林里,很有隐居世外的感觉。官邸本身是西式建筑,和中式庭院搭配在一起并不显得怪异,反倒有种别样的美。

士林官邸

不止官邸外面,官邸内部处处都是中西结合的痕迹。读书的时候知道宋美龄从小接受美国教育,前去联合国发表演讲也是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因为她和中华民国的联系千丝万缕,总是很难去想象她西式的那一面,而参观完官邸后,再想到宋美龄的西式喜好和蒋介石的中式偏爱就很自然全部都刻画到脑海里了。 蒋公是个纯纯粹粹的中国人,其实这么一想这两人在一起的生活画面应该甚是有趣,一个喜西餐,一个没中餐不行,一个满脑子的儒家中庸之道,一个连读书都喜读英文书籍,好在二人都是电影爱好者,也不至于南辕北辙得太多。

历史学家喜欢把两人的婚姻形容为权力与财富的结合,纯粹的政治婚姻。我以前也常常好奇,会想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感情,还是仅仅是利益的结合。其实在读过了蒋介石的传记后就比较明白了——当然是有的。而在参观完了官邸后就更是笃定了,虽然两人有着年龄的差距和成长背景的巨大差异,但是从蒋介石随宋美龄受洗成为基督徒(想必兼并也有讨好之意),到官邸内为宋氏考虑的西式布置,都无不能让人感受到他对她的心意。蒋介石早期在西安事变时受过惊吓,所以腰椎不好,宋亲自为他设计了阅读式躺椅放在官邸的书房中,这也不是光用利益能解释的。只是如果硬要分个高低,我倒是觉得蒋对宋的依恋明显是多过宋对蒋的感情的。

读历史书很多时候读到的是冷冰冰的事实,士林官邸里有配解说员,这些解说员都是自愿者义务服务,看起来多是年龄较大的阿婆阿伯,介绍讲解时提到夫妇二人时用的都是先生和夫人,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尊敬,不自觉也给冷冰的历史镀上了一层暖意。


在之前读过《两个故宫的离合》之后就对两个故宫的好奇更甚了。坊间流行说,北京故宫有宫无宝,台北故宫有宝无宫,可惜北京的故宫我没有去过——一大遗憾。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给我的感觉呢,有些复杂——值得当然是值得的,只是藏品没有我想象的多,并且单一程度过高,清朝的藏品超过九成让我觉得莫名的遗憾:或许有当时的保存条件限制,又或者是太局限于清宫旧藏,但中华文化不应该集中于单一的一个时期。话虽这么说,遗憾是有,但毕竟都是精品,逛起来还是很开心的。

故宫藏品 故宫藏品 故宫藏品 故宫藏品

如果不看历史,台北在我眼里大概是个悠然而又井然有序的城市,有友善的市民,有好吃的食物,有文化的气息。

可是历史也是城市的一部分,整个台湾从十七世纪起就开始和中国本土息息相关,未来两边当然还是还是会继续互相牵连下去。台北的的士司机悲伤地跟我说,我们这一代大概是看不到两岸的统一了,大陆的网民会开玩笑说,干脆就直接武统好了。我在这里短暂驻足的三天,看到的是两岸的渐行渐远,有一种深深的遗憾感。或许我感觉错了,但愿我感觉错了。只愿不再有战争,和那么多的家破人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