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岁月~127
当时间的车轮滚过生活的碎碎念,你以为那些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其实不过是自己伪装的很好。当分数遇上了考试,你以为学生们都能写得出来答案,不过是他知道改卷老师不喜欢看空白的试卷罢了。
不知是昨晚太累了,还是天冷了不愿起来,没定闹钟,一觉醒来,已经是清晨6:30分。赶紧的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洗漱好,吃完早饭,来到班里看班。
关于考前复习的一点点小思绪
第一场考试是语文,每次再考试前,或多多少的学生都回来我这边抱怨:真的不知道该复习什么?确实,语文是门大学问,涉及的知识点太多,太杂,考试的题型变幻多样,学生根本就接不住招。平日授课时,若没有问题意识,那就更难把握自己究竟哪里不会,哪里会?
那如何才能解除这个魔咒呢?我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建议同学们做好平日里的采铜积累,也就是多准备几个本本。不仅仅是摘抄,关键的点是用去使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非常富有哲理性的句子,我们初一时候学习过的,那不知道学生们有多少是真的领悟了。为什么每次考前不知道该什么什么呢?我分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平时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准备的非常充分。考前的焦虑也就少了许多。
2.要不什么都是半吊子,似乎知道,又说不全。做题时又写不出来,口头表述也就是断断续续的拼拼凑凑。
活页本是最好的法宝,可学生不愿去用,为什么呢?想来有点像,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就硬是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他们,或许他们用的并不习惯。
没办法很好地深入捕捉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总是呆若木鸡,还有很多学生总不知道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每周的早读都是那一课书,结果,一考还是什么都不会。
学生不动,老师介绍再多的方法也无济于事。我得分小组,挑选人来尝试好的语文方法。
第一,学生本身还是想去进步,也愿意为之而做出一些改变的。
第二,每天积极反馈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用新方法的感受和进步点。
第三,乐观积极,乐于分享的哪些人。虽说基础弱一点,可行动力却还是值得肯定的。
第四,情绪波动不能太大,否则天天找她谈话,消耗了我们双方的能量和精力。
第五,选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让她挑战自己的潜力。对于我来说,那就是增长的空间更大,更有说服力。
脑海里快速筛选,能留下的就是四班的课代表--张李乐,还有就是汪心怡。
好,那就打造一个成功的典型,确保经过一个月或者是两个月的方法指导,她能有所进步。
学而思,思而学才是学与思不断融合的过程,当中势必会遇到一些困难,那就当做挑战来来做。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求古,敏以求之者也。从阅读的书籍中寻到各种有用的方法,一个一个的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总会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之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也是我最好的成长导师,她遇到的各种问题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且思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