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散文

内驱力开发思想实验1 | 触发

2020-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LynnLeanin在冬眠
如果说一个产品经理在开发某个游戏产品时运用了“上瘾”模型后,让客户上瘾之后形成使用该产品的习惯。那么我们家长是不是也可以,运用此产品开发模型和步骤,将内驱力这个产品开发得让孩子上瘾并形成习惯拥有它呢?!

审核人:逗哥

如果真的喜欢,那就关注吧!

我在简书创建了文集《随便说说,喜欢就好》,快来关注我的内容更新https://www.jianshu.com/nb/47790473

点赞呢 /点赞呢/还是点赞呢 (´-ω-`)

我在超前学习与教育规划中曾经写到过学习《自驱型成长》的感悟,也强烈的推荐过这本书。在知晓自驱力的重要性和必要的形成条件与环境后,如何在逗哥当前学习这件事上触发这种力并且使之更顺畅,更持久的自驱是我最近思考的事情。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上瘾和习惯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

上瘾 [shàng yǐn]:[释义] 喜爱某种事物,成了癖好。

习惯[xí guàn]:[释义]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积久养成的方式。

不知道看到这两个词之后大家脑海里呈现的是什么画面?

我为大家脑补个画面,前者是正做着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沉迷并且感到舒服,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比如生活中常发生的,喝着可乐磕着瓜子翘着二郎腿窝在沙发里刷剧or打游戏;后者如果是好习惯,则是一种被各类规矩约束着的下意识行为,有一种清冷的感觉,比如影视中常见的古人,熏着香挺直了腰板儿跪坐在矮桌前端着茶拿着冰冷的竹简细细的品读。

如果这两个画面里的主体是我们的孩子,你觉得孩子会选哪个,家长会选哪个呢?哈哈,绝大部分孩子喜欢日常是前者的画风,家长希望看到的是后者的画风吧。

在学习完樊登老师讲的《上瘾》这本书后,我开始脑洞大开,如果说一个产品经理在开发某种个产品时运用了“上瘾”模型后,让客户上瘾之后形成使用该产品的习惯。我们家长是不是也可以,运用此产品开发模型和步骤,将内驱力这个产品开发得让孩子上瘾并形成习惯拥有它呢?!

于是我做起思想实验,并且找了周日的下午和逗哥进行了一下初步的实验。

斯坦福大学有一个叫做福格的教授就专门研究人的行为模式,人到底是为什么会去做一个行动,为什么不做。福格提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公式叫做福格公式。他说B=MAT,B就是行动你要去做事了,这个做事这件事情等于什么呢?M是你首先得有动机,A等于你有能力,然后T等于这个触发。所以首先你需要触发到这个客户,这个叫做T,然后M和A是很关键的,他得有能力同时要有动机,

我们这里就不讲外部触发了,这个一般家长做的都是有过则无不及,主要来思考内部触发。内部触发的“内”与内驱力的“內”字相通,比外部触发要重要得多。为什么呢?外部触发创造的是一个机会,但如果这个外部触发没有最终变成用户(逗哥)的内部触发的话,这个成瘾性的循环是没法往下走的。如果外部触发过于强烈、单调、重复,就会造成客户腻烦、抵触甚至对抗。体现在孩子身上就是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而内部触发就是用户心中有一个感觉,当这个感觉发生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想去做那件事。

比如说当你心神不宁的时候,你就想去看一下你的邮件;当你闲着无聊的时候,你就想去看一下你的微信,所以内部触发是和人们的情绪有关的,尤其能够带动人们情绪的是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所带来的触发要比正面情绪多得多,这就是能够理解为什么做游戏或视频APP比做读书会和简书APP要容易得多的原因。

因为游戏经常需要的那种触发的感觉是空虚、寂寞、无聊或者是愤恨或者我今天不打会儿游戏,不刷会儿剧我就受不了这种感觉,所以这种感觉更容易引起人的触发。但是学习需要的是我今天突然心情很好,我突然想学习,我突然想追求充实。

如何找到我的用户(逗哥)的这个感觉呢?我秉承着事物都拥有两面性原则进行思考,我能不能把学习成长所需的积极情绪变成负面情绪然后形成对逗哥的内部触发呢?

比如说今天过得很不充实,天好像没有得到进步,今天收获不大。。。。把这些作为负面情绪进行触发会不会是个好的idea呢?

这是需要有观点植入和环境影响的,好在我们前期有铺垫和基础,在我们家庭环境中,定期会有关于家庭成员是否成长收获的话题讨论,而且都对成长是每日微小付出和努力的迭代达到共识,并对这个观点是有基础认知的。

所以尝试用这些“负面情绪”触发逗哥去进行每日在成长上面的微小努力的迭代,并且当逗哥存在这样的情绪和最原始的动力得不到满足时,自驱成长这个产品就可以用来满足他,这样就容易引起从外部触发到内部触发的过渡。

当然这是个思想实验,与践行是有距离的,但是不要着急,起码先把这个成瘾的思想实验做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触发,第二步需要的是行动。。。。(点击右下角下一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