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求谁,关系都玩完。
上海一家长嫌孩子作业太多跟老师在微信群发生冲突,老师让该家长退群,事件引发了关于家校关系的深度讨论。
如果你问一个老师,她的育人目标是什么?然后再问一位家长,她的育儿目标是什么?你会发现他们的回答会如出一辙,如果她们同时回答这个问题,一定会互补的提出很多美好的设想:自信,有能力,有责任感,有团队合作精神,幽默…
明明有着共同远景而且做着同一件事的两类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纠纷和冲突?其实说小一点这跟婆媳矛盾本质上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有着共同目标,却持有不同观念,需要合作完成同一任务的两类人。
也就是说,她们本质上是合作共同体,却因为立场不同,想法差异,导致合作失败,而且结果常常很难看,经常闹得势不两立,鱼死网破。
那什么是合作呢?合作需要双方都有所付出和收获,这个约定是公平合理的,大家你情我愿的。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这是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每一方都觉得太不公平。有冲突的时候是这样的,我们的脑袋里会出现一堆"应该"…如果有信得过的倾诉对象,会巴拉巴拉倾诉个没完没了。
可是这些“应该”真的只是我们的幻想,这个世界哪有那么多理所应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信念系统,支持我们每天各种决定,行为。当这些规则只是我们单方面的规则,并不是大家认同的,那么规则就变成了对他人的控制。
有的时候,在制度的规定下,合作会相安无事,因为大家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但是,制度没有那么完美,而且,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做的太多,得的太少。所以,沟通非常重要。说给对方听,或做给对方看,都是表明自己立场的办法。当我们尊重自己,同时也尊重对方,大家就会关注解决共同的问题。
当我们感到作业繁重不堪,家长难以完成批阅的时候,是否能看到校方为了在应试制度中让孩子更有竞争优势所做出努力的正向动机?是否能想到也许老师真的没有精力在下班之后继续工作?是否知道老师只是想完成考核目标,并非故意与你作对?
当老师看到家长无法完成批阅任务时,是否能理解很多父母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并不会有效引导孩子,当督促完成作业变成了破坏亲子关系的可能性,家长会本能的惧怕,因为他们更需要欢乐的亲子关系。又或是他们真的没有时间。
我们之所以不能理解对方,是因为家长和老师是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他们都有太多身不由己。
所以,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之前先理解对方的苦衷,是成年人沟通的前提,而关注解决办法是最终的目的。双方吵来吵去,孩子只看到输赢,又怎能学会合作?
话说回来,吵架或是关系破裂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至少,从此之后,双方都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了,之后会有不一样的合作方式,为了避免冲突,反而更加相互尊重。
所以,何必在情绪指数只有1的时候不沟通,等内火憋到10了再暴力沟通,然后双方再学会相互尊重。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平和的表达,解决问题呢?
有时候,关系没有那么复杂,是我们想复杂了,心理学中叫做投射,是我们对他们有太多本不属于这份关系的期望。
比如,有家长说反话,可能我们小时候老师都太负责任了吧?你的老师负责任没错,但你了解过去和现在教育环境的变化吗?凭什么认定孩子的老师不负责任。
有些老师指责家长不负责任,该在家里培养的习惯没有养成,给老师带来麻烦。你可以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够完美,但你真没权利要求全天下的父母跟你想象中一样完美。
说到头,家校关系说简单也简单,双方紧扣合作伙伴的定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探讨解决方案。我们只需要各司其职,彼此信任,接受各自的不完美,理解相互的身不由己,很多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环境。
行大于言,我们希望孩子学会合作,我们自己首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