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周海胜长篇小说《龙眼泡》序(拟用稿)

2020-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宋正友

                      序 

                  宋正友

    《龙眼泡》是周海胜老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让我为其作序。我原本难于完成这样的任务,但好意难却,看在忘年交的份上我还是答应了。

      收到大作的电子版就读了起来。先睹为快嘛!一连读了几天,感受颇深。

      《龙眼泡》取材于东北农村。作者致力于展现多年来东北人民外反侵略、内反压迫的壮丽诗篇和艰苦卓绝的创业历史!他以酷爱家乡的深厚情怀对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浓墨重笔地加以描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步步深入,引人入胜。 围绕高八爷、高占福、高中礼等几代人的权势争斗,刻画不同阶层人物的心态特征,揭示东北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 。全书犹如一幅东北农村特有的社会生活画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作者生在农村,读书、工作也都在农村。他熟悉农村、热爱农村,潜心研究乡土历史和文化,努力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看到他今天写出这么好的作品,不由得想起20年前他向《新教育》杂志投稿的那段往事。那时他刚参加工作,在德惠市龙珠学校担任语文教师。我当时已退休属于再上岗人员,应聘在《新教育》杂志任主编。我俩的相识就源于他向《新教育》杂志投稿。他寄来的第一篇稿子是写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分管栏目的编辑没有相中,给放到一边了。我发现后,觉得这篇文章有些地方虽然满足不了《新教育》发稿的要求,但稿件很有新意,又出自年青教师之手,觉得应该指导他修改后再投过来重新编审,不应作为残稿弃之。“注意扶植和培养农村教师新秀”是《新教育》办刊的宗旨之一。所以我用心地给他提出修改建议,连同原稿一起寄给了他。不久收到他的修改稿。稿子改得很上路,栏目编辑也很满意,当期就在《新教育》刊出了。就是这篇稿子让我俩结了缘。之后,我俩的通联不断,切磋交流。《新教育》也陆续刊登了他的一些文章,我们成了忘年之交,一直以来联系未断。他后来笔耕的范围逐渐扩展。我拜读了他在国内多家报刊上发表的大量文章。文章内容也已经不局限于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心得体会,通讯、散文、故事、小说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成了一位多产的作家 ,他如此茁壮成长令我刮目相看,更感到后生可畏、可敬。

      这不只是因为他的成果丰硕,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对文学创作的那份挚着精神和耐得寂寞、辛勤劳作的品格。他现在的名片上写着: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扶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但他的岗位还是在学校课堂上,他还是扶余市桃园学校的语文教师。他创作出那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可以想见,他是多么少有一般人那种休闲娱乐的享受呀;他又是多有那种通宵达旦爬格子、敲键盘的劳苦呀!当然他也有一般人不曾体验过的享受,那就是在写完作品最后一个字大喘一口气如释重负的轻松和看到自己作品发表、获奖和收获稿费时的欣慰!

        说到这,我再絮谈几句。“既然工作岗位在课堂,热衷于文学创作是不是重心旁落”?

        当然不是。 一个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教好自己这门功课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师,文学修养反映自己的专业水平。“让我学和我要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语文教师凭自己较高的文学修养,能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威信。当学生在报刊上读到自己老师发表的作品时,会从内心里佩服,自然就会提高教师的威信,“从老师要我学变为我要向老师学”。所以,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才有吸引力,学生才能愿意听从教诲,虚心向老师求教,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不敢说周海胜老师的学生能有多少在升学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但我坚信周海胜老师会在他学生的心田里播下热爱文学的种子,这种子若干年以后必定会开花结果,有的也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应该说这才是教育的本真!

      我学师范、当教师出身,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为别人的书写序虽然有过,但那都是研究教育问题的著述,为长篇小说写序还是头一次,上面写的那些话很可能不中肯綮,也只能烂以为序了。

                宋正友

    于长春鸿城国际花园住所

              2020年2月29日

注  宋正友  辽宁人 1936年生。曾任长春市实验中学校长、吉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是吉林省教育学会第三届副会长、第四至第七界顾问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著作《论学校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8)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