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从我不会到我可以,破除限制性信念

2017-05-14  本文已影响97人  中年惡爸

当我们认为事情是“应该”或“必须”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想什么?当我们有一个新的挑战,我不行的理由真的那么坚不可摧吗?逻辑层次带你认清限制性信念在哪里。心有多大,梦就有多大。

限制性信念

2016的RSG大会,有幸参加前同事古月的NLP工作坊。当时真值低潮,触动很深。NLP(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创立据说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为各路大神做讲义教程资料等整理工作,理着理着就觉得自己也能讲,自己也能做,于是就整了一个这么个东西。也因此不被主流心理学所接纳。
每个人,从出生到成人,会经历很多事,经历很多人,对于一件完全没有接触的事,我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应对,然后完善我们认知系统,建立对此类事件的固定反应,就像平常说的,思维惯性,这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基础和武器。

留意观察,生活中有很多的限制性信念:

先来看一下埃里克森的逻辑层次,问题出现在哪里,如果要改变该如何改变。

埃里克森 忠哥 供图

逻辑层次

埃里克森体系逻辑层次分为7个层次,从下而上分别如下

你何时开始?从哪里开始?

你的行动计划是什么?
你能做什么?你的第一步是什么?

你已经具备的能力是什么?
你最需要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为什么对你那么重要?
对你来说,真正意味着什么?

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会是谁?你需要成为什么人?

成功是是什么样的?成功画面会如何?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想要的是什么?

还有谁会受益?如何受益?

逻辑层次解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能用制造问题的思维层级去解决问题。当我们明白限制性信念来至于哪个层级,在这个层级上往往也找不到答案。现状问题,从下而上。当通过教练对话把客户带到更高层次的时候,需要形成行动计划,需要从上往下带,最后形成可执行的近期目标。
逻辑层次越高,相对涵盖的内容就会越广,生活中也能应用。

往低处批评,往高处赞赏。不过话将回来,还有个词叫捧杀。
孩子考试好,夸他聪明,会形成路径依赖,为了得到夸奖而不敢尝试,担心受挫。这时鼓励过程会更好。

反转

制造一艘大船,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也许激励大家对大海的向往,是不错的选择。
在古月的工作坊,给了一个五部换框法,不是埃里克森教练体系内容。

此外,还有心锚法,意义换框法等。公众号后台回复。

后记

有人在家里养了一条鲨鱼,鱼缸不大,鲨鱼也不大,养了3年多,后来因为要搬家就送给当地的海洋馆,几年之后回来想看看它,怎么也找不到,后来发现有一条很大的鲨鱼在他面前来回游,才发现原来离开它的鱼缸,鲨鱼大了很多。这个故事给我的触动在于。池子有多大,鱼就有多大。生活中的各类事情,也是如此,因为限制性信念,所以认为孩子的发展就只有这样,因为限制性信念,认为自己的前程不过如此,因为限制性信念,相信一切看起来像是奇迹的事物都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参加RSG时,和永潮(阿里资深敏捷教练)一组,彼时彼刻,对敏捷一知半解,对敏捷教练更仰望却步,根本没敢去想。半年多过去了,也考了scrum master的证书,也和业内大牛有了一些交流的基础,和永潮当然相去甚远,但是,这并不重要。回想过去,自己很多事情上的抉择,都限定在了下面三层,徘徊不前。

那么,关于生命,你期望自己的池子有多大?

延伸阅读:

AHA—ME—遇见未知的自己

关注公众号,找画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