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我
A.缘起
妄想症
问个问题先。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觉得,这真是个美好的世界啊!生活多么美好。我想一定有。但大部分时间,即便是那么想的人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时刻:觉得好像没有目标的在生活,没有动力,生活中充斥的更多是抱怨,以及大量的无用信息。当然很有可能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妄想。我的妄想是:如果这个世界按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危机。我是个胆小的人,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儿神经兮兮,比如我会担心有世界大战,担心社会动荡,担心会越来越多的人精神崩溃,做出各种反常的事情,比如杀害自己的亲人,或是去大街上火车站随意刺杀别人,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时常出现在我梦中的情景。所以对我而言,这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而事实上这也并不是妄想。很多看似无关的正在发生的小事情,对这个世界而言,都是有着蝴蝶效应般的影响。马家爵因为同宿舍的人发生口角把室友杀害。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台湾一男子因为失业在台北捷运随机刺伤4人。与此同时,官员在包养情妇,大学生在寻找富二代,有钱人移民国外,农民投身城市建设,祖国的未来在山沟沟里等着志愿者送温暖。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真的好乱。
那么怎么办-向老祖宗找经验
大约7万年前,出现了“智人”这一种生物。人类为什么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原始人不会像现在那么多几百万人居住在一个地方。书上说原始人最多不能超过150人聚居,因为会出现动乱,治不了。治不了的原因还是想法上不能统一。后来是怎么统一的呢?原来因为人类的进化,渐渐可以沟通虚构出来的东西。比如可以告诉同伴,哪里经常出现野兽,就不要在那里出没,或是跟同伴谋划如何设置陷阱将野兽抓住。能够沟通抽象的事物除了可以帮助解决基本生存问题,还给人类带来了精神文明建设。比如后来人类出现了巫师。为什么现在看来是装神弄鬼的把戏,在那个时候可以make sense?因为它建立了一套能够让所有人信服的逻辑。而现代社会用来掌控社会的同样也是一套让所有人信服的逻辑--法律,或者其他进化过的宗教信仰。由此,人类才成为可以大规模管理居住生活的群体,慢慢形成人类文明。而现在我们人太多,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前好像有个学者说,人类需要战争来大规模减少一些人,有利于人类发展。这种想法简直是反人类。我们当然不希望通过战争来解决人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是什么
我猜问题大概是不论是远古时代的那一套宗教信仰,还是现代文明带来的法律法规,都不能让现代人完全的发自内心的信服。所以社会上出现各种各样的乱子。不论是宗教还是法律,找到引领一个灵魂前进的动力,都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才能做到真正信服。要make sense不是那么容易的。全世界这么多人,要找到一个点,让所有人信服,才能确保世界太平,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有一种感觉不知从何而来--这个世界上唯一make sense的就是“爱”。看到过一句话说,“爱上一个人,就感觉整个世界都美好了。”即便不是爱上一个人,而是拥有一件自己喜爱的物品,拥有一个陪伴自己的爱好,这些点点滴滴编织着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铸造你的世界。即便是一个恶人,他的心中也会有爱,也会有柔软的一块。即便是再绝望的人,只要心中有爱,就有可能绝处逢生。即便是将死之人,只要心中有爱,死亡面前,也是笑着的。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不论何种生物,不论统治着我们的是宗教还是法律,爱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而问题就是,我们的生活中有爱么?陪伴在你身边的是你爱的人吗?你的工作是你的热情所在吗?你有一两件自己珍爱的物件吗?这就是问题所在。
举个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例子。我们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很多微信群,很多别人的家长里短,别人的八卦,很多新闻,很多推销,很多仁波切,很多内幕,很多阴谋论……我们的手机时不时就有一个notification跳出来,点开常常跟自己无关。如果计算一下,会发现我们花很多时间在这些琐碎而无用的事情上。很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并没有在过一种脚踏实地且有意义的生活。平凡而无用,并不是平凡而幸福。日积月累,会对生活失去希望,会放弃自己。
B.网站
怎么办-做网站
解决一个问题:怎样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里专注的做真实快乐的自己?
首先确定两个方向
1. social networks创造社群,建立连接。
2. social media创造内容。
摸索了2年多的《世界与我》和《他们》的视频只是网站中social media中的一部分。
我要做一个网站叫worldandi,世界与我。用social networks和social media改变大家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科技进步、社会创新都是发展的必然,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去利用互联网,创造美好生活。
网站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结合pinterest+linkedin+evernote.资源整合+社交+内容产出
你所感兴趣的人和事从某个程度上讲,决定了你是谁。
整个网站体现的就是world + i的关系。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连接从没有如此便捷的一个时代,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上聚集跟自己真正有关的信息,同时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开始释放一个真实的自己。
到底怎么做?
网站从技术上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创建各种以主题为单位的合集/兴趣包(给它定义一个新名字),比如我弟弟喜欢独角仙,他可以建一个独角仙的合集。就像pinterest里面的一个pin board一样,然后他在其他网站上看到关于独角仙的照片、文字介绍、活动都可以通过一个插件收集到这个合集里面。同时它还可以像evernote一样,自己书写关于这个主题的文字、添加自己拍摄的照片或影像,甚至发起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活动,这一切动作同时可以通过手机端完成。而这一步,只是做到了信息整合,还有一步是social.网站可以将独角仙的活动推送到共同关注这个主题的人的newsfeed里面(用户可选择是否与世界连接,前期建议专注在自己合集的建立和内容的产出)。这里就强调世界与我的关系了。把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世界上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做连接。同时还可以把它想象成linkedin。网站邀请更多企业或是专业人士注册网站用户,例如上海昆虫博物馆可以注册官方账号,在这里发布活动。关注这个主题的人就可以follow它。同时你可以看到有谁跟你一起参加这个活动。参加完活动可以对活动进行评价、发布活动照片。这里可以想象成豆瓣同城。以活动为单位认识的朋友不一定要建群,直接在这个活动下方进行探讨,避免微信中几个活动后群太多后续活跃度又不高的问题。
content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内容分为USG (user generated contents)和PSG (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s).网站内容一开始需要有一定的引导性,不然很快,这就会被各种广告账户占领。网站自己出品的视频或活动决定最开始的定位同时传递网站价值和故事。目前我们做的视频《他们》、《世界与我》都属于这个分支。这是一个特别花心力的部分,是自己的真实故事,透露着整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带着最初的愿景,能走多远走多远。而视频是最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一个链接就能相互间传播。就算花再多心力,只要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就能带来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帮助完成最终的梦想。
这个网站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做真实快乐的自己。视频是一个启发,是精神上的一个唤醒。网站的各项功能(创建合集、通过插件收集咨询、发起活动、关注共同兴趣爱好的组织或个人)是一步步编织自己的理想生活。这个world and i的网站展示出来的是真实的自己。连接的也是你真正感兴趣的人或者社群。就像年轻的时候会有一本本子,记录自己的心情,感兴趣的事,或是感动的一句话。现在这本本子变成一个网站,可以从整个互联网索取你感兴趣的东西,为你所用,同时你还可以自己书写,创造内容,并因此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或是能够给你提供帮助的人士。
第三步是实体空间的连结(这个稍后介绍)。
C.视频
为什么?
A story well told can truly make a difference in how a person sees the world.这是很喜欢的一家好莱坞公司Participant Media官方网站上的一句话。前面在讲到远古人类能够进化到管理150以上的人是因为能够沟通虚构的事物。其实说得更加彻底些,就是因为人会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可能是抽象的、虚构的,但它一定是有逻辑的,能够让人信服的。其实也就是上面那句英文的意思,一个叙述得好的故事能够改变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人类早期的巫师便是深谙这一道理。而这就是我现在要做的事,好好的讲个故事,告诉大家:每个人做自己热爱的事,就是在创造美好世界。
《世界与我》怎么讲故事?
分两个部分
1.用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人的真实故事展示一幅现代中国的生活画卷。(世界)
2.一个自己身处迷茫的年轻人,在寻找世界与我的关系的过程中遇见的美好。(我)
故事大纲:
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我”,有着一个梦想—让更多人敢于追求自己真正理想的生活。她用相机记录身边朋友的理想故事。她的身影出现在街头、校园,她采访的人群涉及各行各业。然而,她的内心也迷茫着,不知道是否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2013年的夏天,她做了一个决定,一个人坐火车环中国,一路上拍摄中国人现在真实的生活。一场对现实世界和自我内心的探索开始了。
导演阐述:
《世界与我》让观众通过我的镜头一览各行各业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他们中有开着自助画室的、自主创业的、一不小心成为酒吧歌手的、兼职开自拍照相馆的、利用业余时间拍摄实验短片的、边做公益边骑行中国的,有非常自我的插画师、不太喜欢自己职业的大学教师、痛并快乐着的年轻记者……他们中并不是每个人都非常成功。但镜头中的他们平易近人,像和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样诉说着自己的故事。采访到后来会发现,其实不论你是哪个行业,什么领域,一个人纠结的无非就是那几个问题:理想是什么,现实是什么,怎样让理想成为现实。或是人在迷茫的时候怎样找到自我,在拥有理想的时候如何坚持下去,怎样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无论你做着什么职业,处在人生的何种阶段,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影片除了大量采访外,还会有许多旅行中的画面以及陌生人的随机采访。在上海采访半年左右后,我开始了一段旅程。一个人坐火车环中国。因为在上海这个地方,我的采访都是安全的。我对他们的故事感兴趣,但也并不会有很大惊喜。我希望可以完完全全将自己暴露在“他们”所说的那个“现实世界”里。在坐火车环中国的过程中,我采访了更多草根对象。比如在厦门遇到的来自四川的洗脚妹、在青旅里遇到瞒着家人偷偷出来的辞职小年轻、在地下过道遇到帅气的街头艺人、在火车上遇到的希望有一天可以造出喷气式飞机的列车售货员、在西藏一起搭车认识的少男少女……(如果坐火车去欧洲的拍摄计划成行,将会增加欧洲年轻人真实的生活故事)他们中大多数生活状况并不是很好。但世界的美好恰恰在于不论一个人身处何种生活境地,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未来抱有希望,认真生活。这一发现就是旅行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也是这一切记录的价值所在。
影片最终会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如何探索世界与“我”的关系,以及“理想”和“现实”的生命哲学。影片由采访结合旅行的画面组成,是身体和心灵的一场探索之旅。让观众看后完后,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思考。反思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影片将会深入浅出的道出每个人热爱生命就是在创造美好世界的核心价值。
这部片子特别的地方在于,观众可以通过镜头,和导演一起经历一段想做却没做的事—用认识世界的方式去探索“我是不是能过我想要的生活”,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曾放弃,不断去验证“世界是美好的”这一美好愿景。而这个“我”可以是任何人。结论留在每个观众心中。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彼此对生活产生了共鸣,相信未来,找回对生命的热爱和信仰。
片花 (文末链接点击可直接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U0NzU5ODYw.html?from=y1.7-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U4NzI5ODk2.html?from=y1.7-2
*本片目前仍在制作过程中,本片的版权归导演本人秦潇越及其公司心原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所有
播放渠道
1.纪录片提案大会及各高校、线下空间巡展
提案大会或纪录片电影节等都需要申请、填写各种表格、与组织方保持良好沟通、可能需要参加各种活动、进行pitching、展示自己。这些并不是我擅长的。
除此之外,最大的问题是,《世界与我》并不像传统纪录片有一个固定的人群(通常是一个弱势群体,或是平时并不关注的群体)或者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而展开的一个故事。《世界与我》并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故事线、也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通过各行各业人的故事去向“我”展现一个真实世界的模样,从而获得关于生活的感悟,它是一场内心探索和真实世界想结合的自问式的过程。“我”可以是片子的记录者,也可以是泛指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
有得到过纪录片领域的老师指导,建议关注采访中的某一个群体,进行深入拍摄。但这并不是我本意。我并不是对某一个个人的生活状态感兴趣,而是每一个个人的生活选择所形成的社会观念认知形态反过来给我自己或是社会上其他任何一个人带来的影响。我的职业并不是一个纪录片导演,而是一个生活的参与者。我更希望的是首先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并且,从真实性而言,深入观察某一个人群也并不是我的生活常态。我们任何人都只能表面观察和自己不一样的群体。
另外一个小担忧,是纪录片电影节或是提案大会通常会有版权等要求,会有指导,但也可能会成为表达的干涉。我是第一次做片子,没有经验,并不了解操作方式。
2.各视频网站+众筹网站
这个片子是导演的个人表达,同时也希望最大程度的让大众看到,甚至是形成社会话题,从而改变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对一个个体而言可能是一点小小的改变,但每个人都开始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的时候,这就是一个社会认知的觉醒。视频网站是传播最广、门槛最低的一个方式。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做好片子后直接上传视频网站,没有人点击。
可参考的模式--阿菜的社会创新之旅纪录片《创变者》
阿菜有一个自己的空间--一起开工社区,是一个创客空间,同时也做联合办公。《创变者》是阿菜2012年在追梦网上发起的一个众筹项目(十几万?)。环游世界,采访社会创新领域的创业者们,有学生,有年长的,有环保项目,有旅行项目,有国外的,有国内的。影片长约1小时。2015年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一些海外点放映,总共有超过250场放映,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片中同时也有记录他自己的一起开工社区的理念。整个片子开阔了大家对于“社会创新”这个概念的理解。但作为一个影片而言,它并不是一个可看性很强的故事。声音和音乐也并不十分稳定。最终成片没有众筹时的那个几分钟短片给人的震撼力强大。7月份,《创变者》也在StorySpace放映了,现场观众的反应还可以,但并不是特别强烈。留言的人并不是太多。开了眼界,但是并没有进入内心。但阿菜的这个事情应该有影响到一些人。
阿菜的背景:本身是做互联网设计方面,在腾讯工作,后来腾讯公益有派去其他国家做一些项目。详情并不了解。目前全职在一起开工。
可借鉴的:
全国范围内众包放映,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工作,整齐划一,放映申请、海报、卡片、官方内容的发布格式、开场PPT等。
需要避免的问题:
1.影片制作过程中仅仅是一个个故事的拼凑,而忽略这当中的内在联系,观众真正感兴趣的是人。通过人去了解他做的事是一个更好的叙述的方式。
2.声音问题
3.字幕问题
阿菜计划9月份上传视频网站,到时候看网络反映如何。可以后续再沟通借鉴。
视频网站的合作流程可以向一些市场营销公司了解情况。如何推广《世界与我》整个项目,让更多人看到它,对它产生共鸣。目前空间会为THOUGHTFUL CHINA这个做视频的市场营销策划公司提供他们一档新的网络节目的拍摄场地。可以做进一步接洽,了解市场上是如何对一个视频项目进行包装和推广的。
是否众筹?
众筹有两个功能:推广+筹钱,同时,众筹可以看做是一个市场的风向标,如果众筹反响良好,说明这个项目后续也可以打动大众,会有更多信心。
适合众筹的项目
1.《世界与我》的后期制作费用,音乐+动画,预计8-10万人民币。
2.欧洲部分的拍摄。原计划#坐火车去欧洲#是另一个项目,但关于“世界与我”这个话题一直缠绕在心里。目前考虑《世界与我》将会加入欧洲部分。
两个方案
a.现有国内采访素材+欧洲部分,剪辑完成最终版本。
b.现有国内素材为《世界与我(上)》,欧洲部分为《世界与我(下)》。
关于欧洲部分:同样是坐火车,从北京到莫斯科,进入欧洲。一路旅行和采访。很多时候人在面对人生的很多问题时,会把问题归咎为这个国家。但很多问题其实并不在于国籍的不同,也无关政治,更多的是自己。
为什么要加入欧洲部分:
a.希望减少大家对自己国家的偏见,拉进观众与“外面世界”的距离--其实人和人的差距并不是太大,或者说差距并不是因为外在的距离产生的(这只是我目前自己的看法,真实是怎样要旅行拍摄结束后再我才能感受到)。
b.这部片子从一开始就是定位在一个国际视野上的。我个人的经历,也是因为在美国的街头采访以及留学生之间的采访和平时一些生活细节和感悟,感受到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才想到把这种可能带回到自己家所在的那个地方。
c.影片最终会有中英文字幕。希望《世界与我》也可以更新西方国家对现在中国人真实生活的认识。这里其实同样绽放着许多生活梦想。
3.《他们》
因为《世界与我》的制作时间太长,自己的情绪也处于在自我膨胀和自我打击的夹缝中煎熬着,所以到现在都一直没有完成。可因为StorySpace空间一直会遇到一些有故事、值得记录的人。把这些人的故事制作成了单独的微记录短片。他们同样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他们》是一个独立制作的纪实短片系列。我们希望通过视频的方式传递这些人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感染到更多人去关注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目前计划第一季制作8个故事。目前已经完成了6个短片。第7个正在拍摄中。所有的拍摄对象都是我们自己找的。因此并不会向拍摄对象收取任何费用。可以为这个项目众筹制作费用(一个短片约3000元)。
D.实体空间
目前注册了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同时有一个实体空间StorySpace。当时创建StorySpace的初衷最主要是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这个工作室需要同时具备简易影棚、剪辑、对话聊天、看书的功能。还有一个原因,在坐火车环中国回来后,害怕纪录片只是一种纸上谈兵,只是说说而已,只是乌托邦、理想国,只是无病呻吟。而一个实体的社交空间可以让视频所启发的精神唤醒得到具体的展现。例如观众在思考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是跟艺术或是摄影相关时,他就可以在一个实体空间参加或是发起相关的活动。空间由2014年7月20日开始以来至今已有1年,举办了大大小小的活动。发展到后来,空间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有活动,多的时候周末会有五六场。而这一年时间以来,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a.当空间对外开放的时候,它便不能成为我的工作室,来往人员太多
b.要做活动策划,需要精力维护社群,认识各种组织和负责人对接,我有想做的活动,有感兴趣的点,但全身心投入无法做到。视频和活动无法兼顾。而员工也多有各自对空间发展的不同解读。
c.空间自开始以来每个月都是在贴钱。不论活动做再多,目前看来要维持长久的发展都是比较困难的。
d.商业活动例如儿童生日派对等相对而言收入高一些,但与空间本身传递的价值以及目标人群并不相符,属于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关于StorySpace的后续发展
从活动组织方转型为场地合作方。由一次性活动向课程类活动转型。
目前可能长期合作的两个组织芙琅社,外包企业团队活动的组织。每周专注在白领业余生活的活动,例如油画课、西餐课、DIY、微景观等。结合空间本身有的心理课、皮具手工作坊、为你伴奏、音乐类课程等,可以进行长期招生。与之前的不同在于,活动时间固定了,因为不是一次性而是课程,所以人员相对有粘性,且人员精力的投入也少了。芙琅社可以带来人流和教学老师,有助于空间自己开课。所以对于芙琅社,空间可以有场租费收入,同时也可能可以自主开课,获取一定收入。另一方面,如果临时有一些有趣、有创意的活动,仍旧可以穿插在平时举办,并不会有太多影响,充分利用空间这个实体社交平台。另一个长期合作的组织是周末兼职创业的儿童绘画老师。对绘画,特别是儿童绘画充满热情。他们可以填充周末上午时段的空当。
另外,空间之前推出“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工作室”,类似于联合办公,但并不局限于创客空间的模式,更加提倡的是专注在自己喜爱的内容上。比如你可以是一个自由画家、手艺人、作家……但推行期间大部分的都是码农,空间变成一个设计感比较强、环境比较温馨的创客空间而已。感觉这并不是空间的发展方向。目前空间主要还是作为一个工作室,平时有活动再对外开放,这期间,有关注我们公众号的朋友对空间感兴趣,有免费来办公的。我们视情况而定,以后是否保留“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工作室”。
从空间发展考虑,我们希望找到一些真正对自己做的事情有热情的人。比如真的热爱摄影的摄影老师,真的热爱绘画的绘画老师,真的热爱植物的微景观老师,真的热爱皮具制作的皮具老师,真的热爱尤克里里的尤克里里老师……每一个项目都找到真正热爱这个领域的人,然后把这种热爱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和课程传递给更多人。曾经给心理老师(SS的朋友们-树林)和尤克里里老师(SS的朋友们-Andy)制作过人物专访视频。让老师也可以在这里培养自己的圈子。我们还希望能够找到能长期合作的组织,不论是租用,或是免费提供场地,给空间带来人流,带来新意,带来对生活的憧憬。
关于全国青年空间
在创办StorySpace初期,我就知道全国各地都有青年空间。StorySpace在一开始,我们为了让大家能够简单直观的有个认识,称为SS青年空间。但后来,我们发现,我们的活动以及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针对于青年人。于是后来我们在商标注册的时候,用了StorySpace,而非SS青年空间。StorySpace这个概念,是来源于我在坐火车环中国期间的一个感悟:再平凡再普通的一个人,当你跟他聊天,当他打开心扉,真诚的跟你讲述自己的故事时,你就会发现,每一个追求自己真实理想的人的故事都是那么的精彩。这个空间也是感谢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真诚,因为真诚,才听到那么多感人的故事。《他们》中有一句话--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段故事。Everyone is a storyteller.大家在这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分享故事,同时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全国各地的青年空间,有些并不叫青年空间,各种创意空间,艺术空间,甚至酒吧等等,他们的存在,我觉得是一件好事。越来越多年轻人想要创造一个可以做一些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的地方,与世界连接。但是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一种杂乱无章和混乱。每个空间的理念也有不同。StorySpace提倡的是在与世界连接之前,先做到专注自己。StorySpace的活动也更为生活化一些。我们的活动从来不会涉及政治、宗教、性,学术性的活动也几乎没有。我们希望来参加活动的人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不是累积生活的抱怨或是愤怒。
如果有好的项目,具有积极正面传播的意义,StorySpace愿意与全国其他空间合作推广。但目前鉴于人员和精力的欠缺,实体空间这块,我们希望先把自己的转型做好。
最终,我们希望把线上的网络延续到线下,由线上社群的建立带动线下的实体社交。在全国各个空间里,面对面的和志同道合的人交谈,为理想的生活做一点一滴的改变。
空间的衍生
越来越多的人到城市里读大学,于是城市里多了越来越多的异乡人。而租房住也是越来越成为年轻人们的选择。空间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可以转换成一种生活方式。空间可以跟实体的社群、公寓、房地产、小区结合,进行合作。
E.需要面对的问题
1.网站
a.我不知道一个空有想法,完全不懂编程的人是否可以做出来一个具有社交、信息整合、发布活动,同时还是内容平台、自媒体,以及制作纪录片这么一个强大的网站。(我知道每一块都可以单独出来成为一个网站。但我认为他们中间都是有关联的。不能分开。)但是今天听说乔布斯、twitter、世纪佳缘的老板都不会编程。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他们都是怎么找到能帮到自己的人的。
b.不确定这样一个网站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多少人?多少时间?多少钱?感觉需要找到非常信任、且契合度非常高的人来做执行。
2.视频
a.《世界与我》的音乐部分比较头疼。目前比较倾向于用一些舒缓的古典钢琴曲以及Dexter Britain(片花中用到的背景音乐就是买的他的)的音乐作为背景。因为整个片子故事情节上并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很多情绪上的调动需要用旁白及音乐。所以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b.这个片子有点儿像在讲一个人生道理,而且需要深入浅出的讲,不能让人觉得你是在说教,要结合采访人物的故事,但又不能过于单调。整个剪辑的思路整理起来会非常吃力。
c.一些抽象概念无法用拍摄的素材解释时需要用手绘动画来表达。这个与手绘动画师沟通会有一些折扣,动画师需要花心思在手绘创作上。
d.《他们》和《世界与我》没法同时进行。之前《他们》有几个片子完全交给剪辑师独立完成。但她一个人太累,且这中间也会有沟通成本,也会有折扣。因此,后期其他《他们》的拍摄剪辑我需要全身心投入。需要与《世界与我》排一个优先顺序。
e.是否有必要再申请一些纪录片提案大会?
3.空间
a.寻找更多合作的老师及组织
b.找到负责任的且可以长期待下去的店长,可以管理空间日常以及发布每周活动
c.空间需要增加branding,把我们视频部分作为空间文化植入到空间的布置中
结束语
今天刚发现,世界与我,world +i,数学中这个i是个虚数,imaginary number.对于这个存在了45亿年的世界而言,我或许是个虚拟的存在,世界也并不会因为我走过一遭,而有什么改变。但因为这个想象出来的我,世界曾有过无线可能,想想也觉得听棒的。而且我听说,虚数的引入,是为了让数字这个合集更加完整一些。世界会不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更完整呢?哎哟,我的妄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