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能力一一准时

2017-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寇廷聚

继发能力是后天教育、学习而形成的能力,它可以经由培训而获得。这些能力的发挥导致了该人的社会行为的产生。每一个继发能力都包含有三个部分:(1)理念:对该能力的定义、要求和标准;(2)主动行为控制:我对自己在该能力的发挥上有什么样的要求和表现;(3)对他人行为的期待:我对他人的该能力与行为有什么样的要求和期待。

1、准时

准时是指坚持一种期待的或者约定的时间分配方式的能力。形式:消极的准时(适应某种给定的时间分配方式、期待他人遵守时间);积极的准时(自己做事情有计划,以准时的方式行动)。精神分析认为在个体成长中,“清洁”是个体在文化方面的第一个成就。喂食、清洗、入睡——醒来的节律决定了婴儿最早期的时间分配方式。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个体对准时的期待和准时的行为通过进一步的具体学习经验(如上学迟到)而被塑造。

小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被动准时,上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玩的时间、睡觉的时间,全都是由别人安排好的。我们能够适应和遵守这些时间限制,就会得到鼓励和奖赏;不能够适应,则会有惩罚,会吃亏、受挫。逐渐地,我们能够主动准时了,能够自己制定自己的时间表并约束自己的守时行为。准时与否的结果往往不仅与自己相关,也涉及他人,因此准时在很多文化中会被提升到品行和道德层面,例如守时的人是有公德的人,是有良好教养的人;不守时的人意味着不尊重他人,不遵守社会规范,懒惰、散漫、无责任感,等等。因此,很多人会在与他人相关或与结果和回报相关的事务上特别注意准时,而在事关己身或亲密的安全的关系时,就放松一下自我约束。

很多人的准时的能力是弹性的,考试、上班、与重要人物的约会等个人认为重要的事情他会非常准时,而在他个人评估为不重要或后果不严重的事情上会相应放松。有的人若没有做到守时会深深地内疚、自责,甚至在预期要迟到时表现得非常焦虑。这涉及自我接纳的内容。有的人对他人的迟到行为不能容忍,感受到不被重视或不公平感(我们都准时而他却迟到,应该受惩罚,至少受到大家的批评与厌恶)。这涉及人际关系的内容和信念的内容,也有的人故意(无论是意识地还是潜意识的)不守时以测试他人对他的态度和互动,是否达到他的预期。正如我们对所有现实能力的看法一样,过度强调和僵化的准时能力与被忽略的、发展不足的准时能力都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引发自己的失败感、负罪感或与他人关系上的矛盾冲突。一个人清晰的关于准时的定义与标准、灵活的自我行为控制和对他人的准时行为的恰当的理解、期待与接纳,是正常发展的“准时”能力。可见,在评估一个人的现实能力“好”还是“不好”的时候,不能用治疗师自己的标准,也不能用社会、文化的标准,必须贴近到每一个人自身的处境中去评判。

大多数人对外人、对工作、对学习都能做到准时,但对亲密的人相对差一些。总体说来,受过教育的人相对更有时间观念。很多人会将“准时”视为礼貌的内容,同学聚会、亲友聚会等,生怕迟到会让别人等,“让别人等”是不好的,因为“别人会怎么看你”。这与中国人的面子相关,与自我接纳/群体关系等都有关联。中国人的自我接纳常常与别人如何接纳你挂钩。“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态度比较少,“众口铄金”的情况比较多。中国人大体上在准时能力上是好的,虽比不上传说中的德国人,但要比时间观念太差的中东人严谨得多。过去有些特定场合是特意要拿时间来考验人的。张爱玲的小说中就提到,在结婚宴上,客人需要主人三请四催才能动身,否则显得没有身份和尊严。现代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