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第 5章

2022-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与柒言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

1)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

如此这般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内疚、羞愧和压抑,我们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

2)指责对方,将错误归咎到对方身上。

此时我们通常会感到愤怒。

3)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会感到伤心,并发现伤心的感受来自内在的需要——渴望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

4)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要我们意识到的是,他人的言行举止或许会激发我们的感受,但绝非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感受源自我们如何看待他人的言行以及我们当时的需要和期待。

通过关注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价值观或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是为自身的感受负责。

我们越能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相连,他人就越容易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有些常见的语言模式容易掩盖我们对感受的责任,辨认出它们将有助于我们清晰表达。

1.使用非人称代词,比如:这、它、那

2.“我感到(某种情绪),因为(别人)……”

3.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为了让我们对自身所负的责任有更多的意识,我们可以替换成“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在通往情绪自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绪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要为他人的感受负责,必须不断努力让所有人开心。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感受负责并牺牲自己、成全对方,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想到自己压抑了数不胜数的需要,鲜少按照内心的呼唤来行事,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怒。

第三阶段:“情绪的主人”

我们全然地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牺牲他人的福祉也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金句】

利用内疚感来推动他人的基本机制,是通过把自己的感受归咎于人来实现的。

当我们通过评判、判断和想象等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时,他人很容易认为我们在批评他们,并随之启动自我辩护和反抗。我们越能直接说出感受以及相关联的需要,他人也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当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时,我们习惯于认为是他人的错。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自己的需要而非相互指责,就更有可能找到满足大家需要的办法。

相比委曲求全,真诚待人是一份更加珍贵的礼物。同时我也向她展示了当他人生气时,她可以如何同理对方,而无须为他们的感受负责。

【感悟】

以前朋友经常说我,情绪都摆在脸上。确实,我一直觉得人直接点,生气就生气,难过就难过,委屈就直接说委屈,从不藏着掖着。

但是这样的人容易吃亏,不用得隐藏自己,容易被人看透。人可以有脾气,也可以偶尔任性,但不能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