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听说过量变与质变么?
“同学,大学四年的时间,你觉得自己和那些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同学并无差距,却不知道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到毕业的时候你才会明白,有些东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四年的时间慢慢积累的。”
1.
从这学期开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三下半学期的关系,距离毕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一些同学已经开始为毕业打算了。有同学打算考研,整天待在图书馆奋战刷题;有人希望把四六级过了,每天背背英语看看题;有人打算进入社会打拼,早早地开始实习;当然,也有人觉得毕业遥遥无期,自己和那些瞎折腾的人没有区别,正在窝在寝室里。
那天听到几个同学在讨论,有一个同学说:“我最看不惯那些整天学习,跑部门,或者做兼职实习的人了,感觉整天风风火火的,也没有比我强多少,考试也就比我高了几分,大作业我也会做,PPT模板一套我也做的不差,真想不通这些人整天都在瞎折腾什么?最后还不是和我们一样,毕业的时候去找工作!”
这位同学说得时候还义正言辞,感觉被自己机智想法给Get到了,沾沾自喜,而旁边的两个同学也是觉得这个观点不错,表示有道理,然后继续玩手机,玩游戏,看剧,睡觉。
我听到这些话之后,我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在大学,现实中真的是像他们说的一样么?”不禁有些困惑。
直到我在图书馆找书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叫做《量变与质变》。我突然想明白了自己这几天的困惑,也终于直到那些不愿努力的同学为了那么坚信自己和那些努力的人没有差距了。
因为差距这个东西,需要积累,需要坚持,在不断地量变中,不停地进步,直到有一天,量变成为质变,而那一天,我想,应该是毕业的时候吧。
大一大二,大家都在学校里学习基础,学习技能,也没有能够发挥的地方,唯一能够表现的平台就是平时的作业以及最后的考试和大作业,而这些东西,因为很多都是小组的作业,没有办法体现个人的能力,至于考试,考前背一背,很容易就通过了,无论你平时努不努力。
所以,有些同学就为自己的堕落寻找了理由,就是自己就算不去学,和别人也没有差距,也没有区别,考试也就差了别人几分,平时的作业也都是通过的。
等到大三的时候,同学之间的差距慢慢体现出来了,无论是作业上的质量还是个人的实战能力。这些东西在也确实被某些同学看到了,但人都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这些同学也不例外,他们一方面沉浸在大一大二的无差别中,另一方面遇见的确有差距的地方,便安慰自己:“就算与那些努力学生有差距,但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工作经历,你比我强一点又怎样?最后到毕业的时候还不是一样,看面试的结果。”
这些同学用这样的理由来麻痹自己,来说明自己心安理得地待在寝室玩游戏,看剧,无聊,睡觉。
可他们却不知道量变与质变的道理,看似现在没有明显的差距,但从个人的细节上,个人的经历上,能力和技巧,一定是在慢慢拉开差距,只不过在学校里没有发挥的平台,等到毕业这个大平台降临的时候,就是同学之间产生质变的时候。
顾学长说:“你知道最浅显易懂能够体现差距的东西是什么?是简历,个人简历,这个东西是质变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差距在哪里,看看简历就知道了!”
简历的差距2.
顾学长是大四的学生,也是我们学校的,是我之前在采访的时候遇见的以为学长,现在也是我的好朋友,忠实读友。目前顾学长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还没有毕业的他,现在已经是公司的市场总监了,月收入达到了五位数。
顾学长说:“为什么说简历是最说明差距的东西呢?因为我有着亲身的经历,有着最深地体会。”
大一大二的时候,顾学长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学校学习,但同学中总是会有一些不愿意学习的同学,所以,在很多的团队作业中,他总是一个人干,一个人去构思,一个人完成目标。
那时候,顾学长也有过抱怨,有过泄气,但想着一句“吃亏是福”的想法,便坚持了下来。同学在大一大二,顾学长也在忙碌着社团的工作,忙里忙外的。那时候,同寝室的室友总是嘲笑他,觉得你这么干也没有任何好处,何必呢?
但顾学长相信,大学这个地方,一定是慢慢积累的地方,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自己坚持下去,不停地努力,不停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才会慢慢提高,才会有可能碰到机遇。
到了大三,机遇来了,社团的一个朋友来找顾学长,说是现在有一个旅游公司市场推广助理的工作,不知道顾学长想不想去,因为那位同学之前在公司里干过,让他推荐同学去实习和锻炼,所以,平时看到顾学长的努力和能力,就来找顾学长了。
顾学长想着机遇来了,所以就去实习了。可生活并不是那么美好的,顾学长一边要顾着学校的学业,一边要去公司工作,再加上社团的工作,忙得顾学长透不过气来,每次回到寝室,就是倒头就睡,累得不行。但寝室的室友还是经常表示顾学长这样没有意义,赚这个点钱,学校又不发钱,这么拼命又有什么用?
但顾学长相信自己的判断,量变一定会成为质变的。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期,顾学长还自学考出了六级,英语听力,教师资格证。每天早上中午晚上趁着别人吃饭休息的时候,顾学长就忙着刷题,背单词,一进入工作状态,又忙着写方案,见客户,展示PPT。
“虽然这段时期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但我也觉得,这是我光芒最耀眼的时期,没有这段时期,我是不会成长的,我真心的感谢那些给予我的困难和难题!”顾学长很确信的告诉我。
终于,到了大四,量变开始走向质变。论文开题答辩的时候,顾学长凭借自己的能力加上在公司与客户交流的锻炼,一次性就通过了答辩,还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而那些平时嘲笑他,整天待在寝室的室友,经历了二辩三辩,甚至四辩,顾学长对此只能摇摇头。
答辩结束之后就到了找实习的时候,对于顾学长来说,工作已经稳定,根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工作问题,而且在公司锻炼一年,收入也已经有着与新人不小的差距,甚至是有些人干几年都达不到的数字。
为了照顾到室友的关系,那些天,顾学长陪着室友们去招聘会投了精心制作的简历。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顾学长陆陆续续收到了七八个来通知面试的电话,而他的室友,一个都没有,这让室友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和顾学长的差距原来已经这个大了。而且由于顾学长已经考出了教师资格证,在老家的父母给顾学长找了初中老师的工作机会,让他回去考试工作,但被顾学长拒绝了。
这样一个在室友眼里逆转的结局,在我眼里却是必然的,当室友觉得和顾学长没有差距的想法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和顾学长产生了差距,因为只有看到差距,才会去改变自己,才回去努力,才会去拼搏。
有些东西。已成必然3.
有人常说,为什么自己就是遇不到机会呢?而我想说,如果自己不去努力,不去学习,不去改变自己,怎么能遇见机会呢?你不去接触更多的人,你不去改变内心的自己,机会和钱一样,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也曾经迷茫过,我迷茫自己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什么没有丝毫的成果。团队作业都是一个人在做,PPT一个人做,一个人讲,面对问题总是积极地去解决,可到头来还不是和那些整天待在寝室的同学一样,没有任何机会,感觉自己会的他们也都会。
但到了大三,我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发现,有些东西,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系统方法,自己已经开始不仅仅去模仿,还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尤其是去社会接触了之后,会发现,学校的很多东西都变得简单,变得和蔼和亲。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老师开始推荐工作,通过自己的能力体现,有机会就会被第一时间想到,这些东西,待在寝室里是不可能得到的。
在简书上写了一年的文章,时间不长也不短。有时候我也会想,自己这么坚持真的有意义么?公众号上每次只有十几、二十几的阅读量,也有同学劝过我放弃,但我相信,写文章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不过有人快一点,有人慢一点。
直到前段时间有杂志编辑和专题编辑,还是一些公众号想与我签约的时候,我明白,质变这个词真正的意义,它会让你觉得,你之前所有的努力和艰辛在那一刻都不觉得什么了。
文章写到这里,结合顾学长的故事,再回头看看一开始某些同学说的一段话,我想说:“人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明明知道事情的真相,而妄图用别的东西来麻痹和欺骗自己,不愿意去承担和面对现在和将来。”
同学,大学四年的时间,你觉得自己和那些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同学并无差距,却不知道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到毕业的时候你才会明白,有些东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四年的时间慢慢积累的。
量变与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