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倾听的是对方的表达方式还是感受和需要?
幸运草的胡萝卜+《非暴力沟通》+第8天
页数: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输出感悟:
倾听是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关注对方,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倾听他人可以分为三步,首先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其次针对对方的感受和需要给与对方反馈,最后要保持关注,直到对方把所有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完。
但是要做到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当我们听到对方的感受时,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于给对方提建议,或者安慰对方,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一旦我们这样做了,就无法为他人充分表达感受创造条件,也就不是全心全意地倾听对方了。
一、倾听对方,听的是什么呢?
对方最初的表达可能会是斥责,可能会是不满,甚至可能是愤怒。不管对方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要倾听对方时关注的是对方表达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上一次和先生说起自己坐公交车遇到了一个找我麻烦的人,先生听后先是表示震惊,然后问我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我回答之后,先生接着问我,为什么之前没和他说起这件事!我给先生的回复是,“你哪有时间听我说这个?”其实,我这样说是在斥责先生,而我真正的感受和需要是,我希望他在下班回家后,可以多跟我聊聊,而不是坐在沙发上看自己的手机。
因为我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所以之后的日子里,先生还是和以前一样。或许,下次我再遇到什么麻烦事,有机会和他谈起时,我应该找机会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要,以便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
二、倾听之后要有回应
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准确领会了对方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有助于对方意识到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反馈的理解不到位,对方也能在我们反馈之后有机会纠正我们的理解。这样做,可以帮助对方体会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
尤其是在一个人带着明显地情绪说话时,大多数情况下他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但需要注意,我们在给他人反馈时,通过我们的语气可以让对方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不是在宣布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者给对方下结论。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对他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时, 你可能也会十分关注对方在给你反馈时的语气中,是否暗含着对你的批评或嘲讽。
基于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在倾听他人时可能会被误解是在套对方的话。此时,我们只要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意识到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收到了伤害。
三、让对方把话说完
倾听对方时,要为对方创造充分表达的条件。倾听对方,给予对方反馈,通过反馈,鼓励对方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通过持续的倾听、反馈(鼓励),一直保持对对方感受和需要的关注,直到对方充分表达相关感受。
判断他人是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有两个标志,一个是谈话气氛变得轻松,另一个是对方停止谈话。如果不确定对方是否还有话说,可以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曾经我认为,倾听他人就像是被当做负面情绪的垃圾桶,及其影响自己的情绪。因为我经常和闺蜜吐槽家长里短,闺蜜给我的反馈是,听我这么多吐槽都不想要结婚生孩子了。然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想要和闺蜜吐槽抱怨,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她。我只是希望有人能关注我、理解我,但是我却用吐槽抱怨的形式对他人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虽然是大多数人熟悉的、善于运用的,但却不是能够真实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的。
我们习惯于批评、指责的表达方式,是因为我们也常常陷入痛苦中。当我们陷入痛苦时,我们可能不愿意倾听别人的痛苦,也可能没有人愿意倾听我们的痛苦。那么,此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我们的请求,或者干脆换一个环境,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
倾听,是为了体会他人以及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关注、了解他人以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会减少冲突、矛盾、批评和指责,让沟通更顺畅、更轻松,让他人和我们的需要和请求得到满足。
如果,你总是和他人无法坐下来沟通,那么在下次沟通时,请试着倾听对方,给对方反馈,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对方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