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扬州记忆

2017-01-21  本文已影响100人  一河诗画满城花


扬州二十四桥

文 | 西红柿椒盐饼

一路往南,江南的景象就愈发显得丰富而真实起来。

斜风细雨刚过,浓雾散开去之后的天空、宛如浓墨重彩,笔迹未干的江南写意画。

扬州的景色怡人,早已让人们嗅到了千年之前的它“烟花三月”的扬州味道。

扬州古称广陵,意为“广披丘陵”之意,扬州周边,丘陵散布,环抱扬州城。

远古时期,扬州水草丰茂,气候湿润,各种珍奇古木遍布,遮天蔽日。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是一个让人迷醉向往而又嗟叹不已的地方。她如梦般模糊远去,又如对岸的风景一样清丽秀气。

扬州在文人的笔下似乎是一个女子,白昼美人,偷月影,食人梦。她几多风雨几多愁,经历过盛事的纷繁,看惯了铅华易逝,刀光剑影,经历了去国怀乡,黍离悲戚。
北方殿宇恢宏大气,有紫禁城气吞长虹,有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繁华壮丽,人们厌倦了北方的寒风冻面,就向往着一览江南柔和的春风,感受清丽琼花吐纳的芬芳,方才知道南方的水土和人是多么秀气;看惯了秦岭扶桑之参天,踩遍了秦砖汉瓦,也向往江南凄迷的烟雨。

扬州的历史文化悠久,在扬州双博馆里,有出土的很多雕版印刷的版刻,有的一部书多达几千个刻板,放在架子上,足足占一小间屋子,清代刻版《四库全书》的刻板整整一个大屋,古人对于印刷,对于书籍的重视令人敬佩。

那几天,在博物馆里,我们正赶上扬州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作品展,我曾在苏州博物馆看到贝聿铭的设计,也有八大山人的笔墨,让人感到惊艳的,是那笔墨之间让人赞叹不已的技艺,独步千古,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

扬州自有她的繁华,也有她的落寞。

历史上的大血案“扬州十日”让扬州充满了落寞的记忆,繁华之外,夹杂着悲伤的记忆。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入攻扬州城,当时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在阴历四月二十五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屠杀。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着《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姜夔路过扬州不禁感叹:“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曾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对扬州曾经的美好幻化成诗,当年的他,在扬州的市井小民眼里的既是一世风流的浪迹才子,也是关注国计民生的政治家。他曾写过《温柔乡》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是对扬州繁华世俗的赞美与留恋,扬州留下了太多士子风流的足迹,孟浩然,李白,郑板桥还有东渡的鉴真。

徜徉在博物馆里,仿佛回响着当时的声音,扬州十日,屠城死伤四十万,几经繁华几经悲伤。

这恐怕就是扬州了吧。

到了扬州,你得去看她的园林,秀气端庄,无处不下功夫琢磨,无处不精细雕琢。舞榭歌台处尚有鸳鸯为鱼水之欢,亭台楼阁处可赏八方之景。

著名的个园,是盐商花巨资打造,精雕细琢。山石中的十二生肖,独具匠心,于竹园之中,顺势而为,天然而置之,栩栩如生。与四时之景相辉映,终年都不会无景可赏。

书楼处有迂回小道,崎岖而陡然,独具一格。

春有竹笋生发,夏有莲叶田田,秋有滴雨梧桐,冬有积雪飞虹。四时之景不同,远近之景不同。

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形如姐妹。

瘦西湖二十四桥仍在,是建国后重建,但景致不减半分。湖中可以划船,徜徉于青绿碧波上,感受江南春色的美,恬静而又舒缓开去的碑廊,悉数刻满了历代诗人的诗词,优雅而隽永的笔调仿佛在细说往日的繁华。

往东有白塔一座,恢宏高耸,相传为乾隆年间一夜之间而造,当时技艺之高超,可见一斑。迂回而折,重修的二十四桥在绿水烟柳的辉映下秀丽而端庄,俨然一个在游人看来一个美丽的化身,人们赏琼花,在二十四桥留影,似乎舍不得错过这个风景,要把它带走。

熙熙攘攘的游人很多,可是懂得这里风景文化的人似乎很少。

晚间诸君们共游了古运河,如今,在现代霓虹的辉映下古运河斑斓秀丽,每每有渡船过去,大家都想象往日古运河的往来船只的景象。

俯仰天地而可观,字里行间却说不清道不明的“烟花三月”,犹如诗人们眷恋的巫山神女,一直是他们心间的相思,也是解不开的愁。

博物馆里的艺人们在重复往日雕版印刷的技艺,从制版到付梓,一部部把精美的雕版印刷品呈现给人们。

有持绣球者曰:“此是琼花?”

旁有一人,笑曰:“绣球大而圆,江南多处可见,琼花有黄蕊依稀可见,众瓣而拱之,扬州多产也。昔炀帝下扬州为观绣球也?”

可见世人已不了解太多的历史文化了。

可惜现在古运河只有几段通畅,往昔进京运粮的景象也只能靠我们自己的想象了。

大明寺塔 遇见   一个别样的你

作者:西红柿椒盐饼,80后,教师,爱吃西红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