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读书笔记——人类误判心理学(三)
避免不一致性倾向
本书所写的这个倾向和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中“承诺与一致”讲的是一回事。
人类的“一致性倾向”这个心理现象影响太大,往大了说,这是人类信任的基石、生存的基础。人们保持一致性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预期,使自身不会因前后不一致导致精神错乱,也使人类社会产生一种可信任的交往环境。以上这些对人类不论个体生存还是整体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人们倾向于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这有利于大规模社会合作的产生,这会大大加速经济的发展。人们愿意把钱存进银行,就是因为他们相信银行做出的承诺。
保持一致性的行为几乎都是道德所要倡导的,例如诚实、信任、坚持;而不一致的行为大概都是遭受非议的,例如半途而废、撒谎。然而我这里所要阐述的重点并不是评判保持一致性和非一致性好坏优劣,而是困扰大多数人的问题——懂得了那么多道理却还过不好这一生。
说要锻炼身体,却从不步行或骑自行车,总是开车或打的(言行不一);
说要减肥,但总是在大口吃肉时说:不多吃肉哪有劲减肥(言行不一);
说要投资理财,工资却月月花光(言行不一);
明明懂得概率计算,却还是去买彩票(知行不一);
明明知道复利的力量,却非要使用信用卡透支(知行不一);
明明知道推销或打折商品毫无用处,却忍不住剁手购买(知行不一);
明明知道工作是效率优先,等发工资时却要兼顾公平(知行不一);
…………
我们或多或少会有以上问题,为什么呢?假如人们都认可保持一致是好的事情,为什么在这么多问题上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行为呢?我想来想去得出了还算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因为成本低。人们天性爱做容易做的事,这些容易做的事就是我说的成本低的事。那么你会问人们有时保持一致有时又不一致怎么解释?这也容易,人首先要生存,在保持一致会增加生存概率时,那么保持一致性就成了低成本的事,在这个基础上,那些不影响“大局”的小事就就变得无关紧要。所以很多人“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不往道理上走,其实是经过权衡利弊的,“过不好这一生”就是他们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