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

关系场效应:群体与个体的博弈

2022-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古冄

关系场效应是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即在群体活动中,既有可能产生增力作用,又有可能产生减力作用。

书名

简而言之,从群体成员活动的效率角度上看,假如出现“1+1+1”大于3的情况,那么,可称之为“群体的增力作用”;假如出现“1+1+1”等于0的情况,那么,则可称之为“群体的减力作用”。这种在由不同的角色扮演者组成的群体中产生的内聚力或摩擦力,在社会心理学上统称为关系场效应。

关系场效应提示人们,在与集体融合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群体对个体智慧的促进作用,又不能一味地迷信群体活动在任何情况下都比个体活动更有效率。它实际上道出了权利的微妙之处,也体现了个人奋斗的精神。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其中的不同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系场效应中的群体增力作用相当多见,我们常见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体现的就是这种关系场效应。在某些时候,群体决策的精确性之所以高于个人决策,是因为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提示和启发促进了信息交流,提供了许多选择方案,同时,成员间还能彼此检查对方意见所存在的不足。

相比之下,个人决策由于是单独进行的,不能多方交流信息,也无法检视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所以难免出现问题和失误。

当然,群体增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决策结果的被接受程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决策的实施。但是,也要注意关系场效应中群体的减力作用的影响,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责任分散效应的影响。责任分散效应提醒我们,在做群体决策时,要注意群体内部的从众心理,以免造成决策失误,进而导致不可避免的损失。

那么,该如何避免关系场效应中的群体减力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区分问题的性质,像战略重点选择、重大投资决定这类知识敏感型决策,要求决策的质量和科学性,一旦有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要多花些时间反复论证,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反之,危机事件处理、紧急问题解决等属于时间敏感型决策,强调决策效率和时效性,要求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这时,采用群体决策的方式就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除此之外,关系场效应要发挥群体增力作用,避免群体减力作用,还要注意避免群体空想。所谓群体空想,是指一群人没有科学依据地空想,并为这些空想找出无数“充足”的理由来论证其可行性,甚至产生极端化的盲目情绪(趋于冒险或保守)。这种现象源于对群体过分自信而产生的一致性思维。

这种现象虽然可以产生很强的凝聚力,但使人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刻意忽略不同意见。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即使有些人心里有不同意见,也会因担心众人非议,而不敢表达出来,进而导致群体决策的失误。

为此,在进行这样的群体决策时,首先要注意允许并鼓励不同声音的存在。其次可以请某人专门负责“挑错”,在反复的论战中自我完善,保证持反对意见者不被追究,同时加强外部沟通,避免闭门造车。最后,要为决策群体提供“二次思考”的机会,给大家一个反思和自我审视的机会,使得最终形成的决策能兼顾各方利益,达到结果最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