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咖活动参加哲思

宅文化随谈

2018-05-02  本文已影响110人  刘昱廷

最开始“宅”和“宅文化”这些名词来源于日本,用来形容特别喜欢动漫,沉迷于动漫世界无法自拔的人。

后来经过时代的变迁,它们的含义已经很大的改变。

现在比较大众化的解读是:“宅”变成对那些待在家里,沉迷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与社会脱节的青年的称呼。这样的人多了,就成“宅文化”了。

先来聊一下这个东西是怎么产生的。

马克思说过: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这个角度讲,宅文化的形成是社会物质发展所带来的一个副产品。

从大的角度讲:

你想宅在家里,首先你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是穷的露宿街头上哪去宅啊?包括啃老也算,能啃老说明你家里面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虽然不是你个人的。

除了有钱外还需要社会的科技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没有网络、自来水供应和抽水马桶的时代。一般人他就是再宅,他也要出们解决这些生理需求。

这么看来的话,宅文化的出现也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说明这个社会和之前比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随着宅文化的产生,反过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比方说互联网、外卖、物流等。

再从小的角度讲:

宅文化的产生也与社会分工结构的转变密切相关。

假如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几十、几百人聚在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话,那一般还是很难想宅就宅的。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在大工业时代,一个工厂可能要几千号人一起干活才能运作,那谁也别想自己宅在家里。而现在工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大,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越来越个人化。

当每个人的工作都可以独当一面并有一定的独立性时,就没有必要再把所有人聚在一起干活。具体就要看个人怎么方便舒服怎么来了,毫无疑问最方便舒服的选择肯定是最好在家就能工作。

总结一下,我认为“宅文化”这种东西是由经济、科技、社会分工等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而非仅仅诞生于网络环境。

除了这些物质生活外,我还认为在“宅文化”下的“宅一代”的一代是创造思想家的一代。

要成为一个思想家,首先要有什么?独立自由的个人思想。要有独立思想的基础是什么?独立自由的物质条件。就像是说女性要争取自身独立自由,首先要做的就是有一份收入可靠的工作是一个道理。

那么现在看来,这帮“宅一代”最不缺的就是独立自由的物质条件。不缺吃喝,不缺穿戴,工作不紧张,回家就彻底放松。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还不影响泡妞。要多热闹有多热闹,而手机一关,就是一个人,想静静就是静静。这真是培养思想家的温床。

这方面可以再参考一下古人的例子:

比如袁枚,主动放弃仕途的奔竞,回家搞个大宅院,起名叫“随园”,开始宅,边宅边做学问,收了一群女弟子,还都不是中年妇女老太太,又弄出好多诗文,最著名的是《随园诗话》。

古代的大家闺秀,谁不是宅在家里,那是社会风气习惯性的宅。想宅也不是轻易的事儿,小门小户的女子,还得干活劳作,宅不得。《牡丹亭》,要不是宅,还留不下这样的佳话。

这些都是古代的著名宅男宅女,可谓宅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发扬者。

宅男宅女并不寂寞,只是风骚都在心底,没有摆出来罢了。

再反观当代的学生阶层也是真够惨的。上的是集体教室、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是集体食堂、想去图书馆看个书,满眼都是人。不住学校住家里的话,自己的房间也经常有人进来。完全没有一点独立的个人空间,所以这怎么出思想家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