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敏嵩县焦点解决分享353天2019年8月11日《我家的四代房

2019-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如风_d68e

      第一代房:窑洞

      小时候,我看见我家房子后面的山崖上,有两孔废弃的窑洞。

      我好奇地问爷爷,这个窑洞是做什么用的?  爷爷告诉我,这是我祖爷爷留下来。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缺衣少吃,住得地方也很简陋。住窑洞省钱,只要有力气,就可以钻一口窑洞,把全家安顿下来,窑洞后半部分住人,前半部分做饭。

      啊!原来这里是爷爷的小时候居住的地方。

      第二代房 :瓦房

      我家有11口人,住在一个院子里。上屋四间土瓦房,东边一间姑姑住,里面还放了两个大粮缸;正间是全家吃饭,活动,招待客人的地方。正中央的墙壁上,挂了一幅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宏伟画卷。西边两间的墙壁上,都留有弓形的门洞,上面挂着绣有鸭子戏水图案的白色门帘。紧挨正间的那一间,是叔叔一家五口的住室。由于叔叔家有三个孩子,因此住室里放了两张床,一个柜子;另外一小间是叔叔家的厨房。

    院子的东边是两间半坡厦儿,所谓的半坡厦儿,就是把完整厦子,中间用一堵土墙隔开,邻院的麦会家住两间,我们一家四口住两间。由于面积小,里屋的住室里只能放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外间放粮食,农具和杂物,经过外屋去卧室,仅有过脚的地方。

  利用厦子的山墙,父亲用木棍当墙,茅草当顶,搭成的简易茅草棚儿。这种房子最怕雨雪天气。如果下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如果是寒风呼啸的冬天,呼呼的北风,吹进屋里,把人冻得瑟瑟发抖;如果下雪,雪花会顺着木棍的缝隙飘进屋里,甚至落进正在做饭的锅里。

      西边的两间厦子里住着爷爷和奶奶。爷爷奶奶的屋里没有什么摆设,除了一张床和一些盛玉米糁和白面瓶瓶罐罐罐罐之外,就是锅头和擀面桌。这两间屋子,中间没有隔墙,空间很大,是我们小孩子打闹玩耍的天堂。

      我们这个院子里的房子,是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至60年代,历经了10年时间,带领父亲和叔叔陆陆续续建起来的。

      第三代房,楼房

      1978,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家家户户的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手中还有节余的粮食。俗话说,手中有粮,农民不慌。

      农闲时节,  父亲和叔叔做起了小本生意。他们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把握了商机,经过十几年的辛苦经营,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

        90年代初期,父亲和叔叔决定盖二层楼房。父亲决定把楼房建在距老家五十米的东沟。打地基,运砖,运沙,运水泥,拉钢筋,寻匠人……经过半年多的施工,一座二层小楼拔地而起。

    叔叔把家里的土瓦房全部扒掉,盖起五间两层的小洋楼。更为气派的是,外墙全部贴上了白瓷砖,两楼的外沿上贴了金黄的琉璃瓦,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第四代房:电梯房

      随着城市化进程,哥哥和嫂子到一线城市打工。哥哥在京东送快递,嫂子在服装厂做缝纫工。他们经过几年的打拼,手里有了存款,便决定在县城买一套电梯房。他们选了一套4室2厅2卫,面积158.5平的高层电梯房。哥哥说,家里人口多,四世同堂一起生活,住四室刚刚好。

      为了让全家人早日住进新房,哥哥特意让嫂子留在家里招呼装修。嫂子是办事利落之人,经过四月的努力,房子装修一新,家具,电器全部配备的是最新款。

      搬家那天,爹和妈欢欢喜喜从老家赶来。妈说:“15楼的房子怎么一眨眼可就上来了。”爹说:“院子里那么多花花草草咱掏不掏钱?咱管还是人家管?”妈还指着电梯口的电视说:“看这电视没有人关,不停地放,多费电。”嫂子说:“你怕费电,住在咱家,天天拿着凳子坐在这里看。”他们的有趣的谈话,乐得我们全家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到屋后,爹妈欢喜的如同小孩,这屋看看 ,那屋瞅瞅,不断地发出感叹:“现在的咱国政策好,老百姓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活得如同神仙一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