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端午
端午,陪妈回来看外婆,也陪儿子回来看他从未见过的赛龙舟。外婆年纪大了,像个孩子似的,一有空的时候就央求我们回来。于外婆来说,妈回来,才是她的节。
外婆的屋前曾有一间小店,那是外公去世之前开的。每逢端午,外公就坐在小店门口包粽子。嘴里咬着线,一只手包着粽子,一只手缠线。一只方凳架上一盆泡好的糯米,外公坐在带靠背的长椅子上,圆簸箕摆在旁边,里面放着包好的粽子。那粽叶大而翠绿,是托人特意从山里带来的。糯米里没有其他的点缀,只是白白的糯米。包好后分给回来的四个孩子。倘若糯米里还有红豆云豆,那就是人间至味了。
外婆一大早上出去称肉摘菜,孩子们要回来的。妈带我们去外婆家,我们叫“送节”。外婆给我们手腕上系上红绳子,那时我不知道系红绳子干什么,只是觉得好看,那红绳子要戴上好久。端午时节,也是新毛豆上市的时候,来人待客就图个新鲜菜。外婆拔了地里的毛豆回来,叫看店的外公剥,她去忙杀鸡去了。中午时,一大锅毛豆烧鸡就好了,往往人多,我们几个小孩都抢没了,大人则忙着喝酒,就些小菜喝酒。那天,外婆的脸一天都是红扑扑的,脖子上挂着汗巾,时不时揩一下,乐呵呵的。
山南山北,端午时是要放一把艾草叶在门口的,艾叶上还爬着许多小虫子。小时候不明白,问妈砍这么多带虫的叶子来门口做什么,妈说她也不知道,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呢。端午时,五毒起, 也不知道这艾叶是否真的能辟邪。用过的艾叶过了端午就把它晒干,给坐月子的女孩熏澡、给刚出生的孩子洗第一次澡。
村子后面有一条大河——青弋江,长江的支流。每年附近的几个村子组几个龙舟队到上游比赛。比赛那天,老河两岸满是人,开店的老板把小店都搬来了。大人小人年轻的年老的男人女人都来的,个高的站在后面也有优势,伸长脖子也能瞧得见;个矮的踮起脚来看个几眼;小孩们从人缝里钻,随大人来的好了,骑在大人的脖子上。时不时有人被挤下水去,他也不怨,笑呵呵的,好在水也不深。我们小孩也瞧不见,就在外围听轰轰的敲锣打鼓声。带我去的表姨家的哥哥姐姐大概是玩去了,后来也找不到我了。我也感觉自己是丢了,好在凭着记忆想着顺着这条老河往下游走,应该能回家。走了半天的工夫,经过几个村庄,终于找到我的那个小村子,沿着小路走到了家。回到家把妈吓一跳,那年我才六岁。
今年端午节一早,姨父就来邀我们去看赛龙舟,地点还要远,也是在老河上游。
几只龙舟下水,熟悉的调子想起,顿时眼眶就湿润了。先前三只身着不同颜色的赛服,后来陆陆续续地从上游下游又来了三只,六条龙舟划起来,整个河面都热闹了,河水翻腾起来,一时间鞭炮声、呐喊声、欢呼声响起,真正是“彩龙下水呀嗬嗨”!
愿若干年后的小王子也能回忆起他六岁时过端午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