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样读书,书就怎么回报你?伏尔泰早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不信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这句话含义深刻,当你把作者观点照单全收的时候,实际上却失去了自我,给自己的人生设了限制,你会觉得作者的道理句句妥帖,而全然没有考虑,作者和你同处一个国籍?阶级?地位或是和你有共同的经历吗?
错过这些问题,你会走入一个又一个误区。
1.每一本书只是一个启示,并非你的救命手册
如果把看书比喻成在南极探险,你翻开这本书,就踏上了探险之旅,书中有曲折的人生、有探索的奥秘,你只顾着贪婪查探另一个未知世界,全然未曾考虑这本书的可靠性,这本书是否能够成为你成功路上的正确指引。
书中告诉你说,一万次的努力就会成功,你奉为真理,向着你喜欢的事业疯狂输出一万小时,三年过去了,你一无所获,怨天怨地,其实更应该怨的是你自己。
你只循着这条规则去做,根本未曾考虑它的先决条件——正确的方向一万小时训练,其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你要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走到成功之山的脚下,才能开始攀登,否则你一直在错误的荆棘中徘徊,都没入门,如何迈向成功?
如果初当你决定运用书里的这个法则前,带着自己的观点和发现,用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做一万小时训练,也许三年的收获就不止如此。
2.学会对书中的方法置疑?
许多阅读类书籍教了我们办法,把作者的话摘抄下来,下面再写下自己的看法,其实除了这个做法外,还要去验证,你的体会是否是对的。
每个人的身份经历不同,也许有些方面作者得到的是成功的钥匙,对你却是毒药,在验证的过程中,或许你会发现一条捷径。
但这些是要靠思考、控索和行动才能达成的。
那么多的苹果,为什么偏偏是砸中了牛顿的那一只改变了世界?
经过思考之后你会发现,改变世界的不是苹果,而是牛顿的大脑,他思考,他不停的探索,经过很多过程和试验之后,他才得出了结论。
所以同一本书,别人读了也许飞升,你读了反而陷入了狭小的范围,认为自己懂了,其实不过是一知半解,知道的只是道理,而不是你的体系,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书读多了,反而成了书呆子。
如果你能够搞懂这一点,就能把书读活,把书中所有的营养变成自己的。如果只停留在皮毛上面,也许你离成功是背道而驰了。
看书——做笔记 ——验证——行动——推翻错的——寻找对的——成为自己,或许这才是你应该改变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