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与生活&工作
每一门学问,都是入门容易精通难。不论阿育吠陀和瑜伽,要想让自己学有所成,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广闻博览,虚心向经典学习,向他人学习,坚持实践与探索,不断突破和舍弃固化的思维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适合自己的精进路径,持续不间断更新自己。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每次练习就是生活的写照。
我们总说很忙,一忙起来哪有时的修炼呢?记得王阳明说过:工作的时候正好是修炼的时机。没有人告诉你说,修炼就是一个人坐在那儿不动才叫作修炼,所以你应该第一件事,在工作中能够经常保持觉知你的呼吸。在每隔一段时间,你能够停上一两秒钟,觉知一下自己的呼吸。就像我常常和大家说,呼吸我们与生俱来就会的,但其实大部分人在12岁之后就忘了正确的呼吸模式。让呼吸成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所以可以有有觉知地停一两秒钟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这种休息是非常好的。给自己在工作当中找一小会可以呼吸的时间。
不要觉得工作做得不投入,你完全可以投入地去工作,你在投入工作的时候,你就去投入地工作,不要觉得没有时间做这样的小憩,你完全可以投入的去感受你的呼吸,哪怕一分钟。你也可以喝一杯咖啡或者看一下远处的球场,看一下远处的绿地这种地方。找一个这样的地方让自己能够安静一下。然后给自己设置一个正念之铃。有觉知的进去感受,有意识的回收。所谓出世入世,其实就在于我们对自己有觉知。
我的教学宗旨:依从经典,指向心的本质,培养正念练习 ,放松,踏实 并且于生活中实际运用。让学员掌握一套在家能够有品质的练习,养身也修心,可以获得一些安身立命的修养。才有能力处理自己生活,工作,也能担好自己责任。不仅仅在垫子上的练习,更是分享一种自然,平实可行的生活方式。把每天的生活当成一场练习。
瑜伽,是一个工具,让我们看见事物本质的工具。落地 ,有次第,无论身心还是灵的层面都有次第方法实践,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瑜伽经》第一章第一句:当下,开始瑜伽,在每一个临在当下,不受过往习性控制,去练习,去实修。
把瑜伽哲学,唱诵 ,体位法,呼吸,自然疗法融合交汇,其实是在说,我们一个人的存在,不仅是垫子上练习的人,而是完整的,有生活,有工作,还有各种关系。所以,我觉得,瑜伽能扩张到方方面面。而垫子上练习,是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一个内法。
无论,瑜伽,阿育吠陀,芳疗,这些是外法,如果有一天,这些外法没有了,甚至没有老师了,怎么办 ?我们必须通过踏实练习,身体力行的练习,实修,去找到属于自已的内法 ,无论在哪,身处何境地,能够有“静”的能力。改变,不要依赖一个课程,一个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工作坊。最重要的是自己,就连我在口令里说听自己呼吸的声音,是谁在听,是你在听,不是我。
但并不是这样说外法不重要,通过这些自然疗法的外法,可以探索,归向自己。如此, 对外境,对所有的好东西,不执着 依然享受。只有经历了这些体验,你会发现生活里还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治愈你,那你怎么就不放过自己呢。
我们一直在说,练习培养觉知,觉性 ,那也并不是有了觉性,去远离所有人,躲山里去修行,而是依然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游刃有余,坎是要一个个过的,顺着自己的缘去经历 ,去融合,去完满。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1108/4b4049a7115f16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