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海鸥乔纳森般成长 ——读《海鸥乔纳森》随感(二)
书的第三章——还道。乔纳森的第一个学生——福来奇,他带领着福来奇练习飞翔,不断鼓励,不断尝试。三个月后,又收了六个学生,皆是和当初的乔纳森一样,是流放者。又过了一个月,他们集体飞回鸥群,因为“我们是自由的,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成为任何想成为的样子。”鸥群和长老的反应一如当初那么地决绝,“谁跟流放者说话,就将被立即放逐;谁佩服流放者,就是触犯了鸥群的法律。”就算用这些话语来威胁,还是不能泯灭一个人向往自由,渴望自由的念头。所以,“学生的圈子外又多一层”,“终于有一只海鸥越过界线”,“聚拢而来的海鸥一天比一天多”,这样的境况是乔纳森最为欣喜的。只是,依然还存在着误解,说他是魔鬼,或者是神。而福来奇的话道出了真谛:“这类飞翔早已存在,谁肯探索,谁就能掌握;与时代无关。也许,我们是树立了新风尚,走在了大多数海鸥的前面。”关于什么是爱,乔纳森说:“你必须学着去了解真正的海鸥,看到他们各自良善的本性,并且帮助他们发觉自身的优点。”
行文至此,忽然发现海鸥乔纳森的成长似乎还可以和老师的专业成长扯上关系。首先,如果你是只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的老师,你一定是随大众的老师。而幸运的是,你知道一个老师不应该只仅仅满足于“教知识,得分数”,还应该是人格的培养,一种人性的滋养,你必然会做很多其他的事情来影响学生。当你有了这份自觉在做的意识,你还得有“同伴互助”,还得有“专家引领”,最后你的修为反过来让你成为“专家”,去引领着其他人前进。放眼一下,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团队,张文质老师的生命化教育团队,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研讨团队,谢云的知行社等等,是不是在一种老师们自觉成长的过程中充当着“沙利文”和“吉昂”的角色呢?这些团队的成立是不是也成就了更多的“老师乔纳森”呢?我深信,“老师乔纳森”们一定会将自己的学生培育成积极向上、温润善良的人儿!
其实,读这本书,我会将自己幻化成乔纳森身边的一只海鸥,或者我就是乔纳森,希望我拥有他的坚韧、勤奋、睿智与博爱。从教的经历里,或多或少有乔纳森的影子。自己一个人的琢磨,寻觅到一个团队,遇到贵人的引领,现在,在一个很小范围里做着“引领”的事,和刚出道的我比起来,或许就是“无可限量”了!
我们的人生赛程已经展开!成长吧!
【昨天晚上的分享,才知道新版加了一个第四章,我之前看的只有三章,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励志故事,还是可以催人奋进的。对于学生,或者成年人,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