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你离理想的生活还有多远?

2020-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沐阳说

奔三的年纪,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觉得其他人好像都很清楚自己要干嘛,就你一个人不知道,并且他们好像也没有比你多出一些经验,但他们就是知道,你就是不知道,他们越是知道,你就越是迷茫。

很多事情,好像没有人教过你,比如工作、比如结婚、比如家庭,似乎其他人早已经熟练这些流程,非常清晰,也非常的笃定,而只有你踌躇挣扎,犹豫徘徊。

再看身边,好像优秀的人很多,差不多的年纪,截然不同的人生,巨大的落差让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你明明知道怎样做可以变得优秀,可就是无法改变。

这么多年,你好像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对付出心心念念,生怕没有回报,没有一直坚持下来的事,连喜欢一个东西都不长久,偶尔也会顿悟,偶尔也有笃定的坚决,偶尔也有咬牙切齿的誓言,可过了就是过了,循环往复,依然踌躇。

你开始觉得,在这所人生的学校里,自己像是一个被开除的学生!

前些日子,一帮老同学聚会,毕业三五年,各有各的人生,酒过三巡,有人高谈阔论,有人叫苦诉怨。

这种聚会总是这样,也早就司空见惯了。

最让我惊讶的是阿明,研究生毕业的他在上海最繁华的CBD工作,就在去年,他和交往五年的女朋友迈入婚姻殿堂,可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可正是这样一个“人生赢家”,诉苦最多,好几次哽咽不语。

我很难想见他是经历了什么,却似乎也能明白他近乎崩溃的缘由。

27岁的他,在偌大的梦想之都,艰难的经营着一个小家。

生活毫不留情对他动起手来,那个城市也没给他好的脸色看。

虽然在上海安了家,可房子的首付已经掏空了他和妻子两家人的积蓄,房贷压的小两口喘不过气,最近妻子还有了身孕,可连生下来的实力都没有......

不过才二十多岁,却一身狼狈,被生活折磨的失了生机。

也许,我们曾经以为的人生是这样的:

毕业后进入500强做管培生,两年后有点积蓄,恰好供一套小房子。

二十五岁成为部门经理,二十六结婚,二十七生小孩,二十八岁成为副总。

三十岁有了一套大房子,有一辆喜欢的车。

三十而立,曾经以为在三十岁,能当的起这“而立之年”。

可到了25岁才发现,唯一走在轨道上的是不可避免的年龄增长,阅历、见识、存款,并没有跟上年龄增长的步伐。

我想在二十多岁的年纪,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状态:

能力配不上野心,努力多为徒劳,前二十年一事无成,后二十年举步维艰,有及时享乐的潇洒,却无持之以恒的坚韧,面对生活,三分感慨七分埋怨,无能为力却永不甘心。

眼看奔三,却还一事无成,所谓“中年危机”,已经提前至三十岁,甚至更早。

但是,我们在奔三的年纪,真的是因为一事无成或者无房无车而慌张吗?

让我们真正感到恐慌的,是那个明明不甘心却无动于衷,没有能力应对一切意外的自己。

有人说,不过二十多岁,何必着急,顺其自然就好了。

而所谓的顺其自然,剖开来看,其实就是顺从、是等待、是不作为。

而真正的顺其自然是什么?是父母会变老,孩子会长大,医院的账单越来越多,生活的重担越垒越高。

二十多岁,还有精力,我们总归要整理好自己凌乱的人生,才可以不卑不亢的面对生活。

人生中场,更需要反思、抉择、努力和坚定。

反思多年来的得到与失去,清醒并重构自己的观念与目标,然后果断抉择,抛弃人生的绊脚石,比如虚无的幻想,又比如无效的社交,最后在自己的选择上,多一些坚定,多做些努力。

不管你同不同意,我们确实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更包容,也更多元,这个时代从不辜负每一个会努力,会坚持,且心怀热爱的人。

有的人,靠折纸年入百万。

有的人,从护士到歌手,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有的人,从地下通道到直播间,数年如一日的网上带货,达成自己的财富积累。

有的人,三十岁全世界旅行,做疯狂的事,做回了孩子。

有的人,五十岁混迹在摇滚圈,修炼出一个有趣的灵魂。

有的人,七十岁坚持健身,最终走上秀台引领时尚。

不过二十多岁,一切都来的及,请自顾自地美好,读书、运动、获得知识、眼界和品格,自成格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