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写作特训班

【0316土豪三组】撒谎却不自知的人们

2018-03-18  本文已影响6人  婷子婷子粥

(这是我因加班没写尽兴,后补的一篇文章)

你知道吗,有的人已撒谎成性,自己却被蒙在鼓里,丝毫没有觉察。

其中就包括我自己。

问题来了,当我们谈论撒谎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1.场景再现

一次,到了开会时间,我往会议室里瞅了瞅,一个人也没有,就进了隔壁办公室。

领导跟进来了,生气地问,“你怎么不进去?”

用不着脑子打弯,我秒回复,“哦,我看到地面很光滑,以为刚拖了地还没干,就没走进去。”

她紧跟上一句,“你拖的地吗?”

纳闷儿的我,“不是啊。”

很长时间后,领导气愤地提起此事,

“还'拖了地面',这样的话怎么能张口就来呢?”

2.连环要素

直到那时,我才猛地意识到,原来我为了替自己开脱,不自觉地撒了谎。更恐怖的是,我压根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撒谎,说明这种模式早已习惯成自然,不知曾发生过多少次。

旁观者不是傻子,我这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是如何在忘我地表演,他们看得一清二楚。

我们来反观这件小事。小事不小,它的背后藏着很多玄机。

当以下几个小要素一环扣一环出现时,撒谎就会产生,就像多米诺行进队伍尽头的骨牌,必然会倒地——

首先,出现来自别人(特别是权威)的指责;

紧接着,激起当事人的强烈抗拒,“不行,我得维护我的形象,否则会颜面扫地”;

几乎同时,自动的“高防”(高度防御)机制开启,极短的时间里为自己找到开脱的借口,

“这是……造成的,否则我不会……”

3.产生原因

(1)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

(2)拼命维护自己美好形象的举动;

(3)对旁人特别是权威的抗拒与逢迎交叠的心理;

(4)冲动的性格。

4.相似场景

全单位的人围坐一桌审核材料,同事抽出一张纸给我,

“喏,你的,刚才有人看出,上面的内容写错了。”

“哦,这是我昨天写废了的。”

5.解决方法

别埋藏太深,敢于表露出不优秀但却真实的自己;

停止像弹簧一样紧绷,放松;

正确地对待权威、对待旁人,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着想;

防止情绪被绑架,拒绝“杏仁核劫持”;听到指责批评时,别急着开口,安静10秒钟再说话。

总之,一句话——

“放下内心的不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告别谎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