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知道的越多,越不恐惧(五)
2024-06-0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小一粒砂
2005年,80多岁的学者齐邦媛,离开老屋住进了“养生村”,在那里完成了记述家族历史的《巨流河》。《巨流河》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多个奖项。
但时光无法阻止老去的齐邦媛,她感觉“疲惫已淹至胸口”。一天,作家简媜去看望齐邦媛。两个人的对话,渐渐谈到死亡。
“我希望我死去时,是个读书人的样子。”
”最后一刻仍然书卷在手,最后一刻仍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最后一刻眉宇间仍然保持一片清朗洁净,以“读书人的样子”死去,这是齐邦媛对自己的期许。
死亡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当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你期待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家属,你期待家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是让他们在ICU里受尽煎熬而死,还是选择放弃治疗,平静安详的离开?
一位医学院博士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后,没有选择让父亲在医院进行放疗化疗,而是决定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
和亲友告别,回到出生、长大的地方,和当地的乡亲聊天,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一个幸福的春节,吃了最后一次团圆饭,拍了最后一张全家福……最后带着笑容安详的离开。
写在最后~
我们怕孤零零的人世间,想抓住一切,到头来什么也抓不到......
可细想想,人生本来就是独来独往的。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也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只有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是无限的,我们只不过是借由不同的身份载体在六道中轮回罢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透生死,从而多一份从容。接受生命的无常,接受生老病死之苦,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坦然。
真相知道的越多,越不恐惧。真相知道的越多,越能坦然面对生命里程的最后一刻,亦能从容安详的“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