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的城市记忆
距离第一次去杭州也快30年了,1992年,我考上大学,乘着长途汽车从温州一路颠簸过来,很清晰地记得车子从钱江一桥开进去,进入西湖景区,旁边树木林立,开了很久,几乎看不到房子,感叹于这个花园城市的美丽。这个美好的记忆一直留存到现在,前段时间乘出租车经过那一段,还特意和朋友提起过。
当时在翠苑附近的文一路教工路一带,很密集地汇聚了杭州大部分的高校,杭大(现在并到浙大)、杭电、杭师等等,每到周末,学校的电影院、舞厅会热闹起来,边上的小吃店也围满了学子。但我对于西湖的漂亮一直留存在心中,平海路上的新华书店和西湖边上的外文书店是去得比较多的地方。也曾骑着自行车在苏堤上疾驰而过,也曾在一个傍晚一时兴起,骑车绕着西湖骑了一圈,当时记忆中的杭州很大,或许那是一个乡下的学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城市。
很多年后回忆起来的样子却很清晰:往西过了翠苑新村(也就是现在的路)就是一片田野,荒凉得很;往东走,最远有一次骑自行车到农大(现在的浙大华家池校园)也就40分的时间;大学刚开始军训的实弹练习,校车把我们拉到留下,感觉已经到了乡下地了;往北的湖州路一个技工学校(附近好像有个鲁迅学校),确实很偏僻了。
大学四年一晃而过,当时留在杭州也不容易,一个班级只有几个留杭名额(当时所谓的红卡),我运气还比较好,拿到了一个名额,也联系了一家单片机开发的公司,但后来温州邮电局(现在是电信)招人,我二话没说,选择了电信,回到了温州。
在电信时经常出差,去杭州的机会很多,有时甚至一个星期两次。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火车还没有通,记得第一次出差乘坐小飞机,噪音大得可怕。后来到杭州都是匆匆忙忙,下车,打的都宾馆,开会,打的,回温州。每次都匆匆忙忙,唯一的记忆就是莫干山路上的天鸿饭里店(现在省广电厅附近)的床睡着很舒服。
2008年,我从电信出来,出差的机会更少了。当时的杭州和很多城市一样,不瘟不火,也没有什么特别可圈可点的东西。
再后来是G20,杭州房价如火箭般的飙升,当时可是一房难求。同时,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当我静下心来打开百度地图时来看杭州地图时,一种世事沧桑的感觉涌上心头,我原来心目中的杭州已经太小了,当时只有上下城、江干、拱墅和西湖区,而现在把萧山、余杭等都纳入杭州,用地铁把缩短了各地的距离,目前已经通了4条线,到2022年亚运会将建成11条线路,覆盖10个区,西湖、西溪、湘湖公园让你觉得生活在人间天堂中。
上个月,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又来到了杭州。公司在滨江区(以前称萧山),当我站在江边,看着对岸的杭州主城,城市阳台边灯光旖旎,梦幻般的彩灯变换出各种造型,曼妙的歌曲诉说这城市的繁华。这座城市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城市了。
上次一个好朋友说自己在杭州的城市阳台看风景。对于城市阳台这个词我是陌生的,甚至是断片的感觉,努力搜索记忆中的杭州,这个城市阳台现在哪里?那三十年前是怎样的一个光景?我只记得当时过了清泰高架桥(以前的印象)就是城乡交界的地方了,而秋涛北路以东是相当偏僻的。这么说,目前的城市阳台所在的商务中心包括来福士、万象城都是在我所谓的杭州记忆的盲点上摧枯拉朽、平地起高楼?
站在江边,初秋的风从钱塘江上吹过,有点微凉的感觉。远眺对面城市阳台边上折射出来的灯光,我感到有点迷离,突然间我觉得,对于这座城市感到非常陌生,我有种被隔离的感觉,有点孤单甚至会有一种沧桑感。
如果大学毕业我留在杭州,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但人生真的没有如果。我也一直坚信我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我进入电信之后也引来了电信发展的大爆发,温州电信也给我非常好的待遇和回报。至于后来离开电信自己创业,也是看到了电信发展的瓶颈以及自我的不安分。
后来的十年也是磕磕碰碰,一直在幸与不幸之间徘徊。人生的小溪曲曲折折,却一直顽强地往前流淌,机缘巧合间,又回到了杭州。现在的杭州已经从一个我曾经正眼不瞧的城市跨入准一线的城市,高企的房价已经让我有点高攀不起,或许我的惆怅多多少少来自这里。
但人生的轨迹就是诡异,包括工作,包括友情爱情,包括婚姻,也包括和一个城市的际遇。
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那里的一草一木能让你想起少时点点滴滴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杭州就是我的故乡,一闭眼,西湖、文一路以及母校都能生发我多年前深埋于底层的记忆,一点点蔓延,浓得化不开来。
已经来到这座城市了,慢慢地融入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那些多年前深埋于底层的记忆也会一点一点地打开,萌芽、成长,或许在这里能生成一棵大树。